地形测量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地形测量内容

张河健谢军良

广东广量测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23000

摘要:《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该课程建设中,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项目化工作任务模式,遵循实用性、技能性、通用性和先进性等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按照测量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测量精度评定、地形图使用4个典型项目工作任务,再将其细化为10个学习情境,并分阶段展开模块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地形图;测量

一、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

1.1点位精度要求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0cm;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0.5倍。

1.2地物点之间的精度要求

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10cm;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点之间距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0.5倍。

二、地形测量的方法

2.1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应当包括规划用地许可证法定的范围,但不仅限于此范围,如工程有超范围建设部分,也应据实测绘。同时还需测量与法定范围内建筑有四至间距关系的建筑。

2.2测量内容

地形测量的内容包括建设基地内的地形地物、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附属设施的测绘内容包括柱廊、檐廊、架空通廊、底层阳台、门廊、门顶、门、门墩和室外楼梯以及和房屋相连的台阶、开放空间、停车位等。

2.3控制测量

目前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传统导线测量的方法、静态GPS测量的方法、GPS-RTK测量的方法。由于导线测量和静态GPS测量需要有足够多的已知点,而且作业过程费时费力,因此,目前多采用GPS-RTK测量的方法。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GPS-RTK技术。GPS-RTK测量又分为单基站和网络RTK两种方式,单基站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的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设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并显示给用户测点的坐标直至满足用户要求(一般情况下1~2秒,当有建筑物或树等其它遮挡时,用时会延长)。在利用GPS-RTK采集控制点时,有效的观测卫星数不小于5颗;卫星高度角不小于15°;PDOP值应不大于6;并且持续显示固定解时,方可用于生产作业。

三、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3.1地形测量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就可根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测绘成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传统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光电测距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和摄影测量方法等。现代的全站仪均以存储卡、内部存储器或电子手薄的方式记录数据,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E500”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并做好草图,提高了地形测绘的自动化,为保证房屋等地物坐标点能满足精度要求,细部点坐标采集采用全站仪加小棱镜进行,用E500掌上电脑进行数据采集记录,然后统一输入台式计算机中,利用Tle.exe进行细部点计算和生成展点数据文件。

用喷墨打印机按规划分幅展绘出所有包括控制点及细部点的白纸图。

3.2地形图实地连线

利用白纸图到野外进行实地连线,内容包括建筑物、路、河涌、田基、坎的连线;调查楼层结构、门牌,路、街、巷、所在单位、河涌名称,加以注记;独立地物,设备井等都清楚完整的反映在图上。外业采集不到的地物点数据,均采用现场量边标注在白纸图上。

四、检查验收

4.1内业检查

(1)文字资料的检查:仪器的检定资料收集齐全、有效;技术总结中对各项成果精度统计准确、全面;各项检查记录齐全,数据可靠,对成果的评价正确。

(2)控制点的检查。

①GPS控制网布设合理,施测精度良好;②观测、平差资料、点之记及成果表的整饰清晰。

(3)地形测量检查:地形图测量采用野外实地全站仪数据采集、E500记录外业采集数据、计算机绘图的全解析法作业方式。

①地形图的图面清晰、规范、整饰精度良好;②地理名称注记正确:③地形要素测绘较齐全,表示方法基本正确;④图幅接边精度良好。

(4)地形图成图:成图图面地形、地物表示完整,图式符号表示正确,注记配置合理;数据准确可靠,所有地形图数据全部达到数字化成图要求。

4.2外业检测

采用对地物边长、地物点间距进行检测和图面外业巡视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丈量地物边长、地物点间距119条,较差为0.01~0.18m之间,中误差为±3.5cm,均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及有关技术规定。

五、结速语

采用先进的GPS、GZCORS和数字化成图等技术省去了三角测量、手工制图中图廓整饰、展点、草绘等高线等传统的十分复杂的工作流程,使这一切工作都在计算机中进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了多工序所出现的积累误差,缩短了成图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轨道交通设计提供快速、准确地形测量资料。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建设部。工程测量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周中谟,易杰军,周琪。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