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刘钊

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省2645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本院接收的68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尼美舒利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骨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IL-6水平、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率均低于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骨科治疗,能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改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晚年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的软骨疾病,属于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在关节边缘构成新骨,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硬化、走路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为了探求中医治疗晚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某院老年骨性关节炎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12月本院接收的68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骨性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无严重精神病症;(3)近一个月内未接受骨性关节炎相关治疗者(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患者;(2)伴有肝、肾和心等严重病症患者;(3)伴有严重精神病;(4)认知功能障碍者,伴有慢性病症患者;(5)伴有药物禁忌证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用惯例西医医治,主要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研究组患者选用中医医治干涉,包含中药、针灸、按摩、拔罐等疗法。①中药:包含伸筋草、丹参、生艾叶各30g,桂枝、延胡索、骨碎补、椒目、海桐皮、红花各10g,透骨草15g。所有药物放于清水中浸泡30分钟,选取水量2000~3000毫升,进行煎煮,约过一段时间后待水沸腾之后把药物倒入,用热气熏蒸关节处,再用药水浸洗,3~4次/d,每次30~40分钟。②针灸:取风池、颈夹脊、大椎以及阿是穴作为主穴,辅以其他相关医治穴道进行针灸。两组患者均接连医治20天。

1.3观察指标

(1)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无活动受限;有效: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部分活动受限;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一个标度为10的直尺,让患者根据疼痛情况在直尺相应的位置上做出标记,其中10为最痛,0为无痛[3]。(3)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患者4ml肘静脉血,对血清进行分离,20℃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4)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OA)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29分。

主要包括上下楼能力、行走能力、强直挛缩程度和屈曲角度、肿胀程度方面,评分越高则关节功能越好。(5)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进行评价,以0~3分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或正常,3分表示症状严重。(6)观察不良反应情况。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女15例,男19例;年龄65~88岁,平均(75.56±4.35)岁;病程1~16个月,平均(5.35±1.32)个月。对照组女14例,男20例;年龄66~87岁,平均(75.58±3.9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5.38±1.2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73,P<0.05)。

2.3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水平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增高,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两组症状评分比

较治疗前,两组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降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红疹,不良反应率为2.94%;对照组出现3例皮肤红疹,3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17.6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国内研究显示,老年RA与青壮年发病的RA均以女性发病率较高,但是老年RA的男女发病比例有缩小趋势,男性老年RA发病率高于青壮年发病的RA。

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骨性关节病,老年患者居多,调查结果显示,>50岁人群发病率为13.7%,>60岁人群发病率为45.3%,农村居民发病率高于城市。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够高,因此,对于特殊性的体制就要利用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防止不良因素产生的影响。在国内,西医镇痛治疗是当前老年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为布洛芬。但是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使用布洛芬会加重老年人的脏器负担,产生耐药性,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进展。采用中医特色的治疗模式(针灸、推拿、中药熏洗、中药内服、运动康复训练等)用于骨科康复治疗,可以解痉止痛、温经活血、抵抗炎症,提升新陈代谢的频率,进而对关节软骨合理的调整,防止药物的依赖产生,而且还可以加强功能性的发挥,提升治疗的成效和安全性能。

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达96.16%,各项观察指标较其他2组有明显改善。本研究提示老年RA中医辨证分型多为痰瘀痹阻型、气血亏虚型,应开展大型中西医治疗老年RA的临床试验,精确用药策略。中医治疗的整体观,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案也更适合老年RA患者,尤其缓解期后患者可长期维持中药的辨证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的骨性关节炎来说,利用中医的手段,可以减少机体炎症的因子水准,防止炎症的加重,环节患者的疼痛感,提升关节功能的发挥,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适用于老年患者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志涛,赖居易,何升华,等.补肾活血通络胶囊干预SD大鼠骨性关节炎滑膜及软骨细胞miR-27a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6):2484-2488.

[2]袁益坤,刘伶伶.中医骨科康复疗法结合西药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7):122-123.

[3]谢美兆,郭诗晓,洪苏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6):510-511.

[4]刘国强.中医骨科康复治疗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9-10.

[5]刘羽,艾金伟,刘盈,等.中医疗法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0):300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