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照护模式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我国老年照护模式与分析

秦茵茵

(河南省军区郑州第一干休所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2016年10月9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涵盖了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和医疗保障程度等最新的抽样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虽然在整体上不断改善,但仍然有18.3%的老年人处于失智、失能、半失能状态,而且总数达4063万人。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的数量将会剧增,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照护问题也会显露出来。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老龄化的社会现状,从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三种老年照护模式的利弊分析入手,阐述我国老年照护的现状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以期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长期照护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338-02

1.快速发展的中国老龄化现状

20世纪以来,整个世界人口状况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这一漫长痛苦的过程。在21世纪,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已经率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了出来;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预期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联合国2008年度数据及预测,2008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月净增85万,而未来20年,每月将净增230万。我国自从1999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突破2亿,预计在2025年将突破3亿,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37亿至4亿,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则可能突破1.5亿。

2.快速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照护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比其他国家都要复杂,目前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我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主要是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而且其直接影响是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在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近二、三十年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研究带给我们的经验是,老年人口的增多,同人类寿命的延长一样,都将导致慢性病、慢性功能障碍和失能风险的增加。这意味着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及高龄老人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多,这种严峻的状况不仅关乎老年人的健康,也关乎他们的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其赡养老人的职能被逐渐削弱,这就造成独居或空巢老人逐年递增的情况。据民政部2010年的报道,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空巢家庭甚至达30%。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使养老危机日渐严重,由此带来了老年照护的问题。如何使老年人过上有体面、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摆在社会面前的现实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老年照护界定为“由非正规照料者和专业人员进行的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了独立的老年照护制度,即使没有照护制度,至少也明确了政府的出资责任,为老年人提供除养老和医疗之外的生活支持。老年照护服务主要是针对那些经评估需要长期照护的慢性疾病病患,这种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但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或者不能执行日常生活功能,需要他人提供包括护理、康复、预防等一系列服务,以期提升或者维持自身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老年照护在所有发达地区都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它归纳了社会目前已知的、最完备的照护技能,并涵盖了成熟的社会和医疗理念,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的照顾和维护,尽量使病患减轻、减缓或摆脱半自理的困境,把不能自理的时间压缩到最短,提高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指数。

3.我国老年照护模式分析及现状

目前,我国的老年照护大体可以分为居家照护、社区照护、以及养老机构照护等三种模式。

表1老年照护的不同模式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居家照护”的显著优点是,老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及环境中,养老费用相对较低;但是,对于半自理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家中必须有专门照护才可以居家养老。这种模式的主要照护责任落在家庭成员或照护人身上。“社区养老”则可以白天到社区机构,晚上回家,增加老年人与其他人接触机会的同时获得所需的服务,子女还可以安心上班。对于照护者来说,也可以有休息的机会,但是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一般仅适用于轻中度以下需要照护的老年人,而且政府或社区要有一定的资金或设施投入,个人也要承担一些费用。“机构养老”主要有敬老院、养老院、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不同类型,适用于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机构为老年人分别提供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或单项服务,接受专职人员全天候照护,也有与其他老人接触的机会,老年公寓入住者也可以自行安排生活。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社区及居家环境可能会造成不适,且个人或政府投入费用较高,机构养老的费用通常要高于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

对当下中国来说,居家养老照护和社区养老照护的体系,应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佳选择。这一方面是由于照护服务的居家化和社区化,使老人能在其熟悉的环境独立生活更长的时间,这不仅在照护成本上是适宜的,而且对保证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是有利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当下存在庞大的老年人口照护需求,全部以机构照护形式不切实际,而且机构养老费用高于社区或居家养老,相对隔离化的方式也有悖于老年人的接受偏好,而居家照护以及社区照护无疑能更有效地整合社会照护资源以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托中心等多种照护方式,避免过度机构化的模式,从而也为政府减轻压力。

4.我国老年照护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目前,我国对老年照护的认识普遍不到位,发展也不平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老年照护工作已经开展起来;而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则没有与之相关的服务。那些照护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的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也不是很完善,难以应对这些地区老年人潜在的养老需求、照护需求,医疗需求的供需缺口是非常巨大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老年照护服务的人口日益增多,政府应加快制定适应我国老年照护服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同时鼓励相关高校开设与老年照护相关的正规课程及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照护意识、照护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照护事业人才。对于低学历的护工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资格及岗位培训,使其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且熟悉老年照护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最后还要出台与之相应的老年照护法律和政策,以促进并规范老年照护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老年照护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以积极应对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