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力衰竭误诊病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老年心力衰竭误诊病例分析

王晓璐

王晓璐

(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务部辽宁沈阳110015)

【中图分类号】R5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心力衰竭误诊原因的分析,使其能够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分析老年心力衰竭误诊病例22例;其中误诊上呼吸道感染10例;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哮喘4例;消化不良3例;疲乏无力原因待查3例。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者最常见,且罹患基础病种越多越易被误诊。结论症状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是老年人心衰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认识不足,是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的重要原因。

心力衰竭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腧出量下降,从而使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老年人主要死亡的原因之一。但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如果症状、体征不典型,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而加重病情。现将我部误诊的25例老年心力衰竭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诊断率,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治患者22例,男性13例,女9例。年龄65-76岁。其中误诊上呼吸道感染10例,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哮喘4例、疲乏无力原因待查3例。患者基础病4种以上9例;3-4种的7例;2种的4例;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1.2症状

绝大多数病人有劳累、情绪变化等诱因,多以咳嗽为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就诊,有3例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经治疗后效果欠佳,症状逐渐加重而再次就诊。

1.3检查

所有患者心电图均不正常,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房性及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脏彩超示:射血分数在28—45之间;胸部拍片示:肺纹理增强。

1.4处置及预后

所有患者均经住院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症状消失后好转出院。

2、讨论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老年人基础病多,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使心肌的顺应性和收缩性下降,代偿能力差,生理储备衰减,因此发生心衰的机会较多[1],有报道65~74岁的心衰发病率比45~64岁多4倍,而75岁以上者多达10倍。但老年人代谢水平低,各种反应迟缓,故心衰症状不如成年人典型。现将我部误诊病例原因分析如下:

2.1老年人心脏及其他器官的储备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一旦遇有情况极易引起心功能障碍,导致出现临床症状。2.2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常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如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同时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使病情复杂化。其症状各有重叠,影响、掩盖了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造成误诊。2.3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2],使病史叙述不清,陈述不详细,而导致诊断困难。2.4年轻医生缺乏临床经验,特别是基层医生,平时接触这类病例较少,对心力衰竭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想法,一遇到咳嗽、咳喘、呼吸困难的病例往往首先考虑呼吸道疾病,常将心力衰竭所致肺淤血的临床表现误诊为呼吸道炎症。X线胸部检查亦往往将肺淤血为主的肺纹理增强理解为慢性支气管炎而做出报告。

3、体会:

3.1因老年患者有着特殊的病理生理特性,所以首先接诊的医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另外要培养高超的医疗技术能力。认真询问病史,详细进行体检,综合分析诊断。

3.2急性呼吸道感染虽然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在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多种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一定要极其认真对待,不要轻易下诊断,要进行详细的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心脏射血分数参考判断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3.3如果经消炎对症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下肢水肿、病情加重等情况,应立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

3.4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使其熟练掌握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3.5普及老年病知识,使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生特点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早发现、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77.

[2]陈国伟,郑宗锷主编.现代心脏内科学.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3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