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语言规范化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3

浅谈教学语言规范化原则

袁媛

袁媛昆明消防指挥学校

【摘要】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十分重要。教学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特点外,还应遵循其独特的规范化原则。

【关键词】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2-0069-02

【Abstract】Asamainvehicleforclassroomteaching,language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fessionalizationandstandardizationofteachers’classroomteachingtonguethusteachinglanguageshouldfollowitsownunqiuenormalizedprinciples.

【Keywords】TeachinglanguageClassroomteachingStandardization

教学语言是教师施教、传授教学信息的最基本的媒体形式,可谓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没有教学语言就不存在施教活动。关于教学语言,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就有过精辟的论述。《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激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孟子也曾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位教师都不容置疑的事实,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简练、清晰、文雅、形象、生动并有适当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随着教学内容抑扬顿挫、高低快慢变化的语气,可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一当前不规范教学语言的具体体现

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再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教学语言规范,潜移默化之下,学生的语言就会更规范,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教师不规范的教学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粗言

教师在课堂上讲粗言,潜移默化之下,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此外,教师讲粗言,还会削弱教师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影响“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教学效果。

2.俗言

课堂教学最忌讳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闹而大讲特讲俗言俚语。诚然,课堂上教师讲些调皮话会活跃课堂气氛,但大量使用俗言俚语会严重制约学生语言逻辑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3.冷言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只偏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差生不但不热情教导和耐心辅导,反而会极尽讥讽之能事,当着他们的面冷言冷语。这种行为既有违师德,又不符合“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对立情绪。

4.恶言

有的教师由于性情暴躁或年轻气盛,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自信有加,容不得学生进行一点批评或指责。于是,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或看法时,往往不是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而是认为学生是故意出自己的洋相或顶撞自己,于是恼羞成怒恶言相向。殊不知,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形象,使以后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的难度加大。

5.无言

有的教师心胸狭窄,对个别曾有意或无意顶撞过自己或令自己出丑的学生耿耿于怀,采取“冷战”的态度,对他们不理不睬——上课时不提问他们,甚至课后也不批改他们的作业,以此进行惩罚。其实,对学生一时的过激言语或行为,教师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教师怎可以与他们斤斤计较呢?

6.胡言

有的教师特别容易情绪化,往往有意无意地把课堂当作发泄情绪的场所,工作、生活中一遇到不顺心之事就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借讲课之机进行发泄,甚至还上纲上线、说三道四。更有甚者,还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是胡言妄语就是感慨怀才不遇。其实,这样胡言乱语,不仅会让学生不知所措,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

7.戏言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准则。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过的话一定要算数,特别是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尽力兑现——即便是确实有困难而难以兑现的事,也应及时主动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否则,言而不行,何来诚信与威信?又如何进行诚信教育?

8.怨言

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学校、科任老师间的工作协调得不好,个人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在课外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应在课堂上过多地抱怨。不然,既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又会使教师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9.秽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纯真的学生,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尽管不是满口秽言,也绝不能让教师神圣的形象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倒塌。

10.赘言

课堂教学用语尤其要注重简明扼要、清楚明白。如果教师重复啰唆,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生厌。

二教学语言规范化应遵循的原则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运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因此,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是评判教学效果的一项基本条件,这就要求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规范化。规范的教学语言应做到具备教育性、生动性、科学性、启发性、激励性和针对性。

1.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古人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以德也。”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语言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其首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教育性。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美时,就渗入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他说: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节奏美是除中国人之外的任何人所不能意会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经典优美的词句,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汉语对祖国的热爱,极富教育意义。历史课的教学里也蕴涵浓郁的爱国主义成分。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要将知识传授和德育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不具生动性,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讲话吞吞吐吐,刁钻晦涩,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把比较艰深、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的、比较活泼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语言的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3.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上。科学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无误,它也反映在语言的规范化上,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楚,讲好普通话,选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序列,一步一步地展开,使人听起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语言精炼、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语病,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4.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一边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课题,一边激发学生去思考它,探求它,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沿着教师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寻求答案,获得真知,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启迪学生心智、启发学生思考,具有正确的人文伦理、高尚情操和道德观念,具有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思想情感。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要告诉学生怎样才能获得知识的果实。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学习。

5.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教师的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它们都给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教师语言的感情思想,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来源于对学生赤诚的爱。老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自己的言语中,使“情寓于中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6.教学语言的针对性

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最根本的表现为教学语言与教学对象的一致性、吻合性。三国时徐干在《中论·贵言》中说:“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之言,必以其言:农夫则以稼穑,百工则以技巧,商贾则以贵贱,府吏则以官守,大夫及士则以法制,儒生则以学业..故君子之与人言也,使辞足以达其知虑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伍而强牵制也。”这说明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是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要借助语言的传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年龄不同,对言语的接受与领会能力自然就不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不丰富,认知结构不完整,知识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言语领会与接受受到很大的制约。

例如,他们对抽象的、概括的、委婉的语言不能很好的领会理解。而是形象思维活跃,思维带有具体性与直观性,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语言生动、浅显、形象,易于他们接受。对年龄大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知识的积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能通过现象探讨事物的本质,对教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不局限于直观形象、浅显易懂、语言亲切。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的选择都要注意它是否能被学生准确理解和接受,老师与学生在课堂讲授中是互为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联系,老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客体,通过提问、回答、讲解、讨论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身份、学生以学习者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使课堂讲授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关爱他们、尊重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平等相待,在讲授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到恰到好处的状态。

关于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既要显示教学语言的突出特点,也对教师语言素质提出明确而基本的要求,还需教师进一步对教学语言引起高度重视和更理性的思考,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呈现课堂教学生命力。正如有人总结的:“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一定要全面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2]张武升.教学艺术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凌空、司君恒.怎样掌握教学语言艺术.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柏恕斌、丁振芳.教师口才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