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沟通”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六沟通”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侯金玲李晓展张媛王健沛贾娟梅

(黄河三门峡医院手术室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目的:通过“六沟通“使术前访视内容更全面、具体,从护理角度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对我医院2016年3月-2016年8月择期手术病人实施术前访视“六沟通”,对访视的病人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填写患者安全隐患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结果:实施术前访视“六沟通”,及时发现术前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结论:六沟通”在术前访视中的的应用,杜绝因术前访视不全面而产生的医疗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手术患者。

【关键词】“六沟通”;术前访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361-02

术前访视是手术前准备的最基本环节,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术前访视的“六沟通”使术前访视内容更全面、具体,利于手术室护士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更好地做好术前准备,从护理角度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尽量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为外科手术把关;同时使患者产生了安全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通过阅读病例和倾听患者的自诉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结果,对手术护士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强了护理人员渴求知识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使护士自觉学习,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手术室对2016年3月-2016年8月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皆采取“六沟通”法进行访视,取得满意效果。

1.“六沟通”的内容

术前访视是指巡回护士在手术的前一天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文化程度)和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方式、各种检验结果、有无特殊感染、配血情况、过敏史及手术史)。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动的新型的护患沟通方式。有效的术前访视不仅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情绪,利于手术室护士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更好地做好术前准备,从护理角度预见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有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我院手术室为了更全面、更有效的达到术前访视的效果,在术前访视的基础上实行了“六沟通”,延伸了术前访视的内容。“六沟通”即:(1)与病区责任护士沟通:择期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区与责任护士沟通,了解患者特殊情况(药物过敏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肢体活动情况、心里状态及特殊需求)。(2)与手术患者沟通:巡回护士阅读病例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后到床旁与患者交流,仔细倾听患者的自诉,特殊情况记录在术前访视表上。(3)与手术医生沟通:巡回护士与患者沟通后再与手术医生沟通,患者的特殊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是否需要用药,了解手术所需的特殊体位、器械及用物等,以及与患者沟通时患者自诉而病历上未记载的内容。(4)与敷料护士沟通: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后再与手术室的敷料护士沟通,了解用物准备情况。(4)与敷料护士沟通: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后再与手术室的敷料护士沟通,了解用物准备情况。(5)与器械护士沟通: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沟通再次确认手术方式及手术所需特殊器械用物的准备情况。(6)与麻醉医生沟通: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沟通患者的特殊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手术史等)。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对我院手术室2016年3月—2016年8月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应用“六沟通”法筛选出有安全隐患的患者共191例,安全隐患项目684项,其中男性83例,女性96例,年龄34年~90岁。

2.2方法

2.2.1巡回护士手术前一天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同时与“病区责任护士、患者、手术医生、敷料护士、器械护士、麻醉医生“六沟通”,对在术前访视中发现安全隐患的手术患者,填写术前访视患者安全隐患统计表,科室组织讨论制定出11项安全隐患项目:药物过敏史、手术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气肿、颈椎病史、腰椎病史、上肢感觉活动异常、下肢感觉活动异常、眼疾。并根据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手术患者安全隐患统计表如下:

2.2.2评估标准为凡符合这11项安全隐患的任何一项的都应评定为具有安全隐患患者,在术前访视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填写手术安全隐患表,并告知护士长,加强关注。

2.2.3并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项目制定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如:术前抗生素要详细交接药敏实验的结果,特殊过敏史(地塞米松、代血浆等)提醒麻醉医生术中的用药;患者曾有手术史,心理恐惧,消除心理因素,同时防止手术时间延长,术中使用防压疮垫;接患者时询问有无心慌气短症状,做好心理疏导,保持平和心态,血压偏高,术晨遵医嘱用最少量的水服药;糖尿病患者提醒手术医生尽量安排第一台手术;接送病人注意保暖,调节好室温;术中注意颈椎和腰椎的保护;注意保护感觉活动异常的肢体(保暖、不受压、不在患侧测血压);眼睛贴保护贴,必要时应用眼膏等。

2.2.4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在术前访视中“六沟通”的内容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六沟通”的方法和流程及术前访视患者安全隐患统计表的上报填写方法。人人掌握。

3.结果

对我院手术室2016年3月-2016年8月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应用“六沟通”筛选出有安全隐患的患者共191例,安全隐患项目684项,具体如下表。

针对手术患者的安全隐患项目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参与手术的相关人员互通信息,互补漏洞,使手术患者术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达到最好的状态,杜绝了因术前访视不全面而产生的医疗安全隐患,191例手术患者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大大地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能更好地服务于各临床手术患者。在以后工作中会继续实施“六沟通”。使术前访视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讨论

4.1术前访视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各级医院广泛实施,为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护理,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加快病人的身心健康,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国大陆地区,由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和历史的原因,手术室护理相对滞后,就全国而言,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识程度不一,术前访视内容简单,甚至无术前访视。随着医学护理的进步和发展,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访视内容要全面、具体。我院手术室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术前访视率达100%,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六沟通”。

4.2实施了“六沟通”以后不但使手术室护士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更好地做好术前准备,从护理角度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尽量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能为外科手术把关。同时增加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通过“六沟通“使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手术医生、责任护士、器械护士、敷料护士、麻醉医生各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它不但排除病人对手术的心理压力,而且能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所以在术前访视中实施“六沟通”,使访视内容更全面,更具体,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