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鼻息肉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研究鼻息肉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有效性

龙梦雪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应用在鼻息肉患者的护理中,评价其对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行优质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CL-90评分、患者满意度,疾病恢复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SAS和SCL-90评分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鼻息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和对疾病愈后的担心,保证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鼻息肉;疗效;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医学服务更重视病人的身心健康,强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医疗工作中,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全面履行义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特别是要扎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基础护理质量,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家属负担,让患者感到实惠[1]。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整体治疗中的价值更是引人关注,增强医院护理的质量是当务之急[2]。因此,选择80例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随机分组,护理后采取相应手段评价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鼻息肉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选的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分布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3岁。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3.2±3.8)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2.6±3.1)岁。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没有显著区别,差异很小,具备临床使用(P>0.05)。

1.2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都实施相同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优质护理。①在整个护理中,医护人员都要有足够的耐心掌握更多患者的情况,尽量多的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营造良好的医护氛围。②可以采用小讲课,发健康教育单,电视播放视频等方法给患者认识疾病的相关知识如:饮食、锻炼、术后的注意事项等。③在患者入院时给患者详细介绍本科室的基本情况,让患者及早适应新环境,尽量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恐惧感。④对患者的管理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要对每一个病人的情况非常了解认真做好患者十知道,可以采取电子化病例,给予患者相应编号,以便开展护理。制定病房优质护理标准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来实施护理,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实施个体护理,减少护理失误。⑤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疾病发生的原因、如何治疗、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预防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3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SAS和SCL-90评分,让专人负责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工作,让相关进行满意度调查表的统计,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让患者尽量认真完整的填写表格,以降低废表的数量。

1.4统计学方法

以常规的统计学方法软件分析、对比各组数值,如百分比计数、x2检验、t检验和P值等。

2结果

2.1SAS评分比较

SAS评分反映出研究组患者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SAS评分比较

2.3两组SCL-90评分结果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SCL-90评分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护理后SCL-90评分结果比较(±s)

3讨论

现阶段,虽然优质护理服务早已在各个医院开展,但大多数护理人员还是只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不去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内心的想法,本研究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在护理中更多的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护理中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融入多种优质护理理念,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服务水平,将优质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位患者身上让每位患者的能感受到我们不一样的服务。优质护理措施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宗旨,设计临床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策略,它摒弃传统护理的模式化、流程化,采取人本主义精神,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兼顾治疗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焦虑等心理问题,还可以减少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费用、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大部分患者一开始对于我们的治疗是不了解的所以他们再接受治疗时会感到恐惧,我们就可以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患者的抵触情绪,营造和谐的医治环境。护理人员的积极疏导是必要的,可以采取鼓励、激励、交谈、交流与行动关切等方式,减轻患者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心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治疗信心。在本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好于对照组。患者更加积极配合诊疗工作,经过护理后,SAS评分、SCL-90评分和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均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梁兴,陈启荣,刘芙华.药物结合心理干预对于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34):62-63.

[2]程海英,骆云珍.5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保健及预防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