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张连勇魏岩峰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陈集镇人民政府山东菏泽274108

摘要:促进农村产业交叉融合发展,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受益,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引导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是农村摆脱贫困的有效路径。为了有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应努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1.1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村转型的必然选择

虽然农村在近几年呈现“十二连增”的好势头,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空心村、劳动力流失以及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取得。只有加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价值,使产业之间相互补充,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市场服务的深度融合,才能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全面开发农村的最大效益和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央、国务院供给侧改革的升级版,其现实意义将更加重大而深远。

1.2能促进新型农民的形成

农村产业融合一旦落实,将解决困扰中国农业的两大难题———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的产业革命也波及农村[1],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众多农民将从传统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或者职业农民,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农村出现新的经营主体。随着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业收益提高,就会把社会上的优秀种植业人才、产品深加工人才以及营销服务人才吸引到农村来,聚集农村的人气,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全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实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3能够催生出农村新业态,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六次产业化会不断优化组合以及空间重构[2],产业结构不断深度优化调整,将催生像生物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地域传统文化农业、创业农业等新业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互联网+”“创客”“网红”等新概念迭出,借此引领消费需求升级,基地直销、专车配送、私人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出现,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出现的问题

2.1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我国农村在六次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出现进度比较慢、各产业之间融合程度低的现象,总体上看还处在比较低的阶段。一是产业链普遍短,产品的附加值低,农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更低。河南很多农村农业服务业附加值占比重低于第一产业产值的3%。二是在合作方式上也比较单一,大部分地区主要以订单方式为主。此类合作方式违约率比较高,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式比例较低,如商丘市目前农村低于5%。三是农业功能拓展发展不够,大多仅限于休闲观光旅游。真正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人物历史、风土乡俗挖掘不多,许多地方农村融合项目出现雷同现象,缺乏差异化竞争,抢资源、抢市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2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产业融合的瓶颈

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融资问题。农业观光园、休闲度假区、产业集聚区普遍出现土地、资金、人才短缺问题。受国家土地资源管理条例的影响,国家对农村可耕地用途限制比较严格,再加上土地流转主要是遵循农民自愿原则,租金也在不断提升,融资难、融资贵成为目前产业融合的主要瓶颈。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押方式相对较少,很多合作社由于资金缺乏无法扩大规模,大量租用的土地以及农业设施不能抵押贷款,直接融资渠道较窄。在笔者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有些农村产业化企业融资成本竟高达20%,严重影响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2.3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1)农业信息供给不足,政府尚未构建出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部分农业信息统计不完善,无法对农业进行高效全面的制度化管理;(2)农民对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率不高,大部分专业种粮大户,和小农户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凭经验生产经营或者采取纸笔记录的方式记载重要农业信息,容易导致漏记或者遗忘重要信息;(3)农业信息传播途径落后,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仍采用村委会广播、刷宣传标语、发传单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未能合理利用互联网渠道传播和收集相关信息,降低了农业信息传播的效率。

3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3.1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招商引资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科技进步对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需要依赖科技不断发展,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而言,更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等,通过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企业。同时农业产业化还要依靠政府政策和资金投入,保证其能够稳定发展。

3.2采用集群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大公司,在其带动下做好主导产业,形成产业群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化帮扶农村农业,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就是扶持农民。建立一个龙头企业与农户、政府相互依存的模式,在动态博弈中达到各方所需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能够引领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改进税收政策,提高扶持力度;实行间接化的补贴制度;形成科学的信贷政策,减少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贷款难问题;同时还要形成配套的风险管控系统,确立中央的财政地位,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农业产业化扶持系统。

3.3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基地

农产品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相关技术、社会条件等进行生产,同土壤、气候等有一定联系,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给绿色农产品加工建立资源保障。实践表明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基地能产生良好效果,首先是对农村农业结构做出调整和一定改变,农村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然后是提高了农村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是加大科技应用,使得农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打造多种农产品品牌;最后是努力形成主导产业,在基地建设中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进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发展,生产不断向着区域化、带状发展,形成更多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3.4利用市场引导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农业产业化表面上是要很好的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加工活动,本质上是良好的进行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建设。农产品的生产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会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农产品市场建设对农业产业化非常重要,市场能够正确的引导农业产业化;根据产业化要求,不断进行农产品市场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总之,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四化同步”的协调发展,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弄清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可利用资源,探索出适合现代农业的正确发展路径。针对当前现代农业存在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等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快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步伐、鼓励农业育种和农机科技创新、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的发展路径,期望从产业化、信息化、农民高素质化三个方面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姝亚.经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

[2]顾芳芳,田励等.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南方农业,2016(25).

[3]崔建勋,张辉玲等.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南方农业,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