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护理

郭丽

郭丽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目的腰大池引流术:是指通过从腰部蛛网膜下腔内置入引流管,引流脑脊液的一种方法。其适应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积血、脑脊液呈血性者,脑室内积血,各种脑脊液耳鼻漏、切口漏,颅内感染等。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48-01

一、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2013年共行腰大池引流98例,年龄31~76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或夹闭术后)23例,脑室内积血46例,脑脊液漏切口漏6例,颅内感染23例。其中治愈89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3例。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双下肢屈曲,身体与床面垂直,常规取于L3-4间隙利多卡因局麻,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置入导丝,把出穿刺针,沿穿刺针置入导管,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引流管接防反流装置及引流袋。引流时间4~13d,平均8.25d.

二、护理

1.穿刺前: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行腰大池引流术目的及重要性,使患者减小对其的恐惧,告知患者术中需要怎样配合医务人员。对于意识不清或昏迷的患者应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此项操作的作用与风险.,让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准备。术前准备:一次性腰大池穿刺包1个,手术盘一个,罗哌卡因一支,碘伏一瓶,敷料贴膜3张,引流袋一个等,烦躁患者术前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术后:(1)术后24小时内观察患者瞳孔、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腰大池引流置管后要去枕平卧6h,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2)常规护理中观察每小时引流量、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严格控制引流的速度,避免引流过少或过量。引流器最高点处高于外耳道平面15-20cm左右,根据每天引流量调节引流器高度。引流量为250~350ml/d,即10-15ml/h左右。(3)因引流管较细容易折断,应加以注意,防止搬动患者及翻身时牵拉引流管。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引流管有无扭转,折叠,保持引流管内脑脊液能够持续引出。如引流不通畅时,应查找原因,如:有无扭曲受压、有无折断脱落等。如因脑脊液性状造成堵塞的患者,可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情况下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经三通将引流管远端冲洗干净,再经引流管三通向近端用少量生理盐水(不超过5ml)冲洗,如引流管仍不通畅需向医生汇报,以决定是否重新置管。(4)加强基础护理。患者需勤翻身叩背,尽量防止褥疮发生,需要每天清洁消毒2次留置导尿管,加强腰部引流管处护理,查看有无渗出,保持引流管固定位置干燥、尽量防止感染的发生。(5)加强营养。由于脑脊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脑脊液的大量引出体外会造成体内大量的蛋白质流失,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补充蛋白质,如豆类、牛奶、蛋白质粉等。(6)严防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消毒一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7)需控制引流管留置时间,根据情况尽早拔除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意识状态的变化,腰部引流管口处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三、总结

脑外科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有助于排除颅内的细菌、血红蛋白及炎性物质,促进脑脊液代谢,能够减轻脑膜刺激症状。作为神经外科护士,护理上予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生命体征变化、严格观察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液性质及引流管的通畅程度,记录好每日引流量,如有变化及时汇报给医生,以便医生及时处理,避免耽误病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景灿,张嘉林.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87—1188.

[2]宗酉明,吴建强,唐玉明等.不同导管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的临床观[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13.

[3]彭永东,吴先平,梁鉴添.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的安全性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