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听得懂物理课,做不来物理作业”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3

探析“听得懂物理课,做不来物理作业”的原因及对策

熊德怀(重庆市万州区黄柏中学重庆404000)

【关键词】学好物理;找原因;想对策Thereasonandcounterplanofthediscussionandanalysis“understandphysicslesson,don'tknowhowtodoitphysicshomework”XiongDe-huai

【Abstract】Oncelearnedthebigandpartsofclassmateofthejuniorhighschoolortheseniorhighschoolphysics,especiallyphysicsresultin,badtheclassmateofetc.,totalhavesoofquestion:“Haveaclasstounderstand,afterlessondon'tknowhowtodoit”.Thisproblemthatiswidespreadexistence,worthyofgotogetherwiththeclassmatesearnestresearch,thewriterpassinvestigate,investigate,research,basiclanepureproblemofreason,seekquasi-counterplan.

【Keywords】Learngoodphysics;Seekreason;Thinkacounterplan

物理学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初中或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处于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物理课,在课后做不来物理题”。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同行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中学物理学习方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进行交流,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提高。

1.存在原因及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初步了解了造成学生“能听懂物理课,不会解物理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调查表明: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教学“五认真”的每一个环节。一是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老师讲课时,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二是老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上。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差学生。三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具体来说:

1.1.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一些同学认为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1.1.2教师在讲课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不得法,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部分学生在情况调查中写道:老师在上课、解题时似乎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我们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1.3老师没有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表明,老师的教学督促检查落实不够、不及时,这是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1.1.4老师辅导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检查不落实、练习题的针对性不强,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学生反应老师在课后辅导上做得不够,作业检查不落实,课外练习题的针对性不强。

1.1.5有些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管教不管学。老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书育人,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调查显示,一些学生认为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部分学生说:“有的老师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有的老师除了上课外根本不进教室辅导我们的学习,上课后就走了;上课时总是说我们考学没有多大的希望,挫伤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问题是应该引起重视和深思的。

1.1.6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热爱,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有偏爱学生的现象。学生说:“部分老师偏心严重,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爱好和课后的学习情绪”。

1.2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物理的爱好。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2.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预备之仗。调查表明:有不少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1.2.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物理题的基础。

1.2.3作业时没有熟悉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说:“老师讲课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堂练习的时间太少,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熟悉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熟悉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

1.2.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爱好和动力。学生能“听得懂物理课,不会解物理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也有学生说:“老师在讲课、讲题时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尽讲解,只是一带而过,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爱好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

1.2.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学生代表说:“有时,老师只是把内容、题目提点一下,大多数学生根本听不懂。根据遗忘规律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1.2.6对老师的依靠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调查表明,有不少的同学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靠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1.2.7上课时,注意到了老师解题的过程,而往往忽略了老师分析题的过程。如在解电学题时,列出了关系式,自己明白,如何解也没有问题,感觉自己懂了;但解题的前奏:如何分析,从哪开始入手,如何确定公式、定律的使用条件,应用公式、定律时注意的事项等等,心里不清楚。所以要“学会听课”,听哪些?哪些是重点?如何分析?并在自己分析问题时应用到老师讲的方法,先模仿,再创造!

1.3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3.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目前,中学开设了9门必修课,对山区学生来说是不堪重负。课程设置太多,学习任务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

1.3.2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重,作业量大,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不少学生认为休息时间不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整天处于疲惫状态,学习效率低下。

2.对策与建议学生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及其他三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2.1改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2.1.1从思想上熟悉到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

2.1.2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物理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物理,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物理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

2.1.3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2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2.3教会学生学习,在解题上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拟、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2.4关心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个别少数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非凡是所谓“差生”。偏爱个别少数学生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教学。世界上不少杰出人物,在校学习时为“差生”,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他们都是在学校时的差生。“差生”智商都不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只不过是他们的注重力不在学习上,转移到了其他方面,形成了知识上的断层,沦为“差生”。实践证实,他们一旦被激发,经调控将知识沟通、入了路,学习上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

2.5课堂、课后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觉复习的好习惯。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物理是要靠积累的,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假如实在记不住,就要经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懂而不会的情况。

在听老师讲课时,也跟阅读时一样,不仅要弄清基本知识,还要学习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中意义上讲,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要紧。能力提高了,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就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因此,在听课时,不要只是消极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重要的是要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把精力集中在分析、理解、解题的切入点上。假使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也要尽可能用看书学习、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自己搞懂它,只有必要时才向老师请教。老师在课堂上可能会组织我们进行分析、讨论,这时要积极参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与别人科学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既听得懂物理课,又能完成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提高自己、创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