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侯有华刘承军(重庆市铜梁县龙都小学)

关键词:科学课实验教学投入管理运用

新课改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因此,《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学校应坚持以科学课教学为重要载体,做到投入、管理、运用并举,充分发挥小学科学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

学校领导应该重视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科技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电教和科学实验工作,明确专职科学实验教师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大投入,完善硬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科学的实验器材,不但是学校重要硬件设施(备)之一,而且又是老师上好科学课最基本的元素。因此,只有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搞好小学科学实验器材准备,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完成科学教学任务。

学校应有计划地添置科学课教学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想方设法新建标准化的小学科学实验室。一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发动师生自制教具学具,勤俭节约做实验,提高实验开出率,提倡“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勤俭办实验精神。

1.逐年(期)订购配套的实验器材。

新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传统教材无论从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差异都是很大,实验仪器室里现有的器材,绝大部分是为小学自然教材配套的。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新的教学仪器来补充。因此,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逐年添购教学工具箱和学具。

2.自制(开发)教学器材(资源)是实验课器材准备的重要补充。

这里的“自制(开发)教学器材(资源)”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活动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知识基础、教学艺术特点而自行设计、制作和开发的教学器材、教学资源等。

自行设计、制作和开发的教学器材、资源与常规器材相比,不但具有针对性强,而且在使用时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电路游戏板”,是根据四年级下册“电”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一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绝缘体、导体、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开关连接等研究,经过反复装配测试,终于制作成了这个“电路游戏板”。现在,每当教学“电”这个内容并使用这个“电路游戏板”时,都会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纷纷参加到这个仪器的制作中来

3.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是个好办法

食盐、生油、土豆、醋等物体,是我们科学实验课经常用到的低值易耗材料。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这些实验材料有很多优点:一是学生对这些材料熟悉,容易准备,学生参加了这个准备活动,会更加倍感自己是实验主人;二是为学校节省一笔经费;三是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三、加强管理,强化运用

1.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实验室应做职责制度上墙,可以有这些: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职责;科学教师职责等。

建立教学仪器设备总帐及明细帐,记录及时、准确。仪器全部入橱,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仪器存放科学、规范、安全、美观;仪器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

2.重视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的兼职科学课教师根本不做演示实验,更别说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些老师把实验过程念一遍,然后把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还有的科学课专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放羊式教学法,把实验过程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随意操作,自由发挥。

为了避免以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应该对专兼职科学实验老师作如下要求:

(1)制订好实验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实验教师要协同任课教师制订学期或学年度实验教学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第二课堂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时间要列表张贴,计划排定后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随便更改。实验教师要经常督促,定期检查,保证计划的实施,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覆盖率,并认真作好记录,每完成一次,记载一次。

(2)要求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师要按照任课教师的实验通知单或课外做实验预约单提前准备好实验仪器和用品。演示实验仪器、药品采取“一盒多用”办法,一套仪器同教材教师轮流使用。实验教师要准备多套消耗品,随班补充,事后要补办使用登记手续。学生实验仪器,药品,试剂溶液要按组分套准备,贴好标签,放入专用柜内备用。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对准备好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事先要做一遍,排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有时会因缺一盒火柴,一根导线而影响实验的成功),以取得最佳效果。

(3)做好仪器设备的借还登记工作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做好仪器设备的发放和回收工作是搞好使用管理的关键。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一般情况要当堂借,当堂还)要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借还登记簿册。无论任课教师或实验室工作有多忙,使用仪器必须办理借还登记手续。那种“要用仪器随便拿,使用仪器不登记,归还仪器无限期”的现象的存在是实验室管理上的失职。

(4)建立实验小组,定组定位定仪器,上好学生实验课

上学生实验课要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上课时,各组对号入座,定组、定位、定仪器。学生做实验时,实验教师要进行辅导,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实验完毕由实验小组分工负责,按“三净”(即桌面净、仪器净、地面净)要求清洗整理好仪器,由组长点交,经实验教师或任课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3、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在科学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可以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很好的辅助了教学。如在引入课题时,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听到各种声音,直接刺激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刺激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积极探究、想象丰富。在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问题时,由于物体发声时振动频率很快,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它的振动现象,学生只能用触摸、借助其它物体观察等方法来感知物体发声时在振动。而多媒体的运用,可将振动过程进行放慢处理,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这样,不仅能正确地反映科学事实,而且通过动画这个媒介,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所以,学校应充分用好现有信息技术资源优势,科学实验室安装了电脑、投影仪,电脑连接入学校局域网内。根据课堂需要,上课老师充分使用电教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科学》教学大纲

2、《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年第5期、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