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谈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策略

张静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小学730000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仅仅这样的一段话,就充分体现了我们教育当中学校和家庭同步配合的重要性。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工作和本班情况,我认为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提高自身修养,用爱交流心灵。

一、作为教师必先受教育,加强师德修养,乐于奉献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与家长的交流中,就需要教师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我们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给我们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班里有个孩子叫刘洋,活泼可爱,可是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粗心马虎,经常随心所欲,但是却有种不服输的劲。一次课堂上,她又在说话顽皮,我将座位调到了后排,下午家长便找到班主任说是认识某某老师,是谁谁的关系,让把孩子调到前排。经过和班主任商量我们没有这样做。虽然如此,我们却发现刘洋反而更加用心地去学习了,上课没有小动作而且作业也写得很认真,同时我们也看到孩子家长每天都很认真地检查作业,签字。后来孩子的表现十分出色,我们也将她提升了小班长。在期末的家长会上,我与刘洋爸爸见面了,和刘洋爸爸交流之后,他非但没有怪我把孩子的座位调换了,还很感激我,正因为换了座位,刘洋在学习上更加用心了,上课听讲也很认真,而且每天作业都要爸爸检查签字。孩子能够从正确的角度认识自己,并且积极上进,是家长最开心的事了。后来孩子的家长还一再告诉我,以后无论我怎么做他们都全力支持,把孩子交给我,他们很放心。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内心也似一股暖流涌进,充满了温暖。

二、善于聆听发现,关注与沟通并重

与家长沟通有许多的方式方法,更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在当前家长普遍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在社会性教育的情况下,沟通的技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很在意老师是否关注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方式只要家长感受到是在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会很开心。很多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多半是那些善于表现、积极大胆的孩子,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而我的教学中,对前者,相反的我只是适时地表扬鼓励,更多的是关注了后者。我们班有个女孩叫齐子轩,反应比其他孩子慢,性格也内向,基本看不到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堂作业也是拖拖拉拉总不能按时完成,几次连家庭作业也交不上来。很明显,这孩子回到家以后家长并没有辅导她,没有关注她,所以课堂上已经跟不上了,回家又没有家长的辅导督促,作业就很难完成,学习也越来越吃力。起初,我们只是在电话里交流,希望她的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学,关注孩子的学习,可是我发现,家长的态度很不端正,不但对我们的谈话敷衍了事而且根本没有用心去看孩子。于是我和她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面对孩子家长,我并没有责备他对孩子的疏忽,而是和他很平静地谈了一下孩子目前的状况,希望他能够认识到目前的状况,从正确的出发点看待学习、看待回家后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当孩子敢于把自己的问题坦言给爸爸妈妈的时候,家长要耐心地和她交流讲解,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要不耐烦,而是多角度地让孩子去理解。也要告诉孩子,老师也和爸爸妈妈一样,希望你把你的问题告诉老师,在学校就把难题解决了,其实老师也是很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不会的问题表达出来的。同时课堂的听讲很重要,及时反馈自己的问题也很重要。只有孩子认识到了,在家长的帮助下先度过心理上面的障碍后她才敢于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的家庭作业的确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课堂上也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之后再次和家长沟通,向他说明了孩子的近况,他也很高兴,并且表示会继续努力。有时候我们发现家长和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沟通,不是吗?

三、用换位思考取得理解

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我们只要能从换位体验中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其实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电话联系、家长会,或者趁放学的机会找到家长面谈,还可以让孩子转达老师对家长的一些建议或表扬,在与家长交流时,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忘记表扬部分做得好的家长,告诉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孩子变化大,孩子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让孩子们把话带回去,告诉家长做得好。给家长点鼓励和掌声,让家长看到希望,增强家长的自信,让他们不灰心,继续坚持,继续配合老师教育监管好自己的孩子。

但无论何种沟通方式,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就得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来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方法,还要讲究沟通的艺术,因为艺术化的东西往往易于感染人、易于感动人、易于被接受,那么艺术化的沟通也最易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一种融洽的合作气氛,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