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安全管理思路及排除隐患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采掘安全管理思路及排除隐患措施

翁巍炜

翁巍炜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中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较大,所以对地下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地下开采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从地下开采作业中的主要隐患入手,分析了矿山安全管理的原则,进一步阐述了矿山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采掘;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原则;措施

引言

浅谈采掘安全管理思路及排除隐患措施安全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井下采掘安全管理更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井下采掘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随着井下采掘技术的不断发展,职工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也已相对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井下采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为安全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采掘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管理是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或者为了达到具体的安全目的,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原则。

1.1事先预防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现场存在的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实施预防性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和事故减少目标,及时分析和评价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体的处置隐患控制方案。

1.2重点控制

在矿开采过程中,对于一些经常发生危险货物或危险场所较多的地方,应加大检验监督力度,做好具体的检查和评价工作。只有在现场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把握之后,我们才能开始处理后续的任务。

1.3以人为本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更能体现对煤矿企业职工的关心和尊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可能给职工生命安全带来危害的行为。人身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要进行彻底、彻底的调查,严加责任人或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治疗。

1.4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措施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措施,搞好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有效调动人员的主动性,做好安全管理和预防工作。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给予奖励,及时报告。必须严厉惩治一些人员的非法作业,切实保障煤矿掘进的安全。

2、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确保采掘图纸与文件设计的质量

在开展采掘工作之前,图纸设计要合理,具有可行性。在采掘过程中,图纸具有指导作用,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满足《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生产部门要积极参与图纸设计会审工作,对图纸设计进行严格要求,保证其规范性,还要合理选定设计方案,全面了解图纸细节,按照质量要求进行采掘,确保施工安全。

2.2做好采掘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采掘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工程交接时,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行交班,要找到问题所在,并详细记录,明确职责划分,严格遵守谁交接、谁负责的原则。同时,还要做到每班配备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及班组长,班组长要全面监督,严格验收相关工程质量。在检查质量时,可以互相检查,再让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必须进行整改。

2.3确保井下工作质量

通常,检查矿井工作质量时,主要是反映具体的开采工作、掘进作业及机电运输的质量等,而其他的工作质量需要一定的时间验证。可见,矿井质量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延伸,充分融入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做好总结工作,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施工质量问题,一定要追究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于一些不可抗的外界因素,应该加强防范,及时预测预报,做好预防工作。

3、工作面安全事故源的分类与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是矿产工业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它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系统和动态的管理方法,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企业整体安全的最优化,建立采掘专业安全系统工程,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拓展应用,目的是查找出影响采掘工作面现场安全的事故因素,即潜在的事故源。对整个生产系统来说,从勘探、设计、建设,到生产、维护直至矿井报废的整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安全隐患,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威胁。基于安全事故源分类,以可能诱发产生事故的某一事故源X的各项危险因素(x2~xn+3)和事故等级x1,构建事故树(见图1),可以做好对事故源的预测与控制工作。

图1事故树构建

按照事故源的分类,事故树可分为瓦斯事故树、煤尘与粉尘事故树、顶板与底板事故树、水灾与火灾事故树、电气设备事故树、噪声危害与机械设备事故树等几类。事故源的评价,主要是对存在的危险因素用百分制标准,按照安全要求设定分数值,对技术水平、管理制度水平、设备水平和环境水平等各个危险因素进行打分评价。采掘工作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常分为瓦斯、煤尘与粉尘、顶底板冒顶与片帮、水灾与火灾、设备噪声与机械危害等几大类。有事故源的存在,必定有可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存在,同时事故等级与危险因素程度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同。例如发生的顶板事故,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顶板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管理缺陷、“敲帮问顶”制度执行的不到位、巷道顶板支护锚索与锚杆的设计参数不当、选用的锚索或锚杆的规格不当、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及技术水平不高、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低、没有实时做好顶板离层检测工作等。此外,现场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等存在的问题,也是消除顶板事故隐患不可忽视的因素。除此之外利用事故树的形式,还可以对各个单项工作的安全水平进行评定,将存在的问题和安全评价情况明确显示出来,形成了由局部到整体、相互关联交叉,但又独立存在的一种独特的专业安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4、针对隐患采取的排除措施

结合采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井下采掘安全,除了要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以外,还需要针对顶板安全隐患、通风安全隐患、爆破安全隐患以及支护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排除措施。1)对顶板安全隐患一方面要事先了解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避免造成岩体的变形、崩塌;另一方面,要在作业前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把顶板上的活动岩石清除干净,消除顶板发生漏垮、推垮和压垮的冒顶事故。2)井下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通风员的责任理念,个个都爱护通风设施,把消除通风安全隐患当作自己的分内责任。同时,强化对通风设施和风机风压、风量、瓦斯的检测监控,保证供风安全、合格,以技术手段促进矿井的通风安全。3)为了消除爆破安全隐患,要提高爆破作业人员的技能素质,使其能够按照作业标准正规作业,并具有处理哑炮、瞎炮的技能,确保爆破安全。同时,要强化爆破材料的管理,做到炸药、雷管收发数量清、去向明,确保不会因为遗漏而威胁到井下采掘安全。4)支护安全隐患对井下采掘过程存在很大的威胁,要根据围岩的稳定性加强支护管理,对所支护的目标该采取处理、修补措施的,必须采取处理、修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支护装置稳定围岩的作用,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结束语

井下采掘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职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发展前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坚持采掘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对采掘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排除措施,无疑是保障采掘过程安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祁清平.井下采掘安全管理的改进研究[J].化工管理,2017(18):185.

[2]侯照东.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