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新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养老社区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城市养老新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养老社区规划

张大侃

天津天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392

摘要: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亿,占人口总数17.3%。养老问题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各类养老机构也应运而生。受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影响,子女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照护服务和心理安慰等家庭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形成了居家养老作为最重要、占比最大的养老模式的格局。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养老社区规划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家庭由传统四代同堂的生活模式,分解成现代独立家庭模式,居家养老已经愈加不适合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在此大环境下,部分具有先进独立思想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下的养老公寓居住;与此同时,有部分有养老需求的老人舍不得家庭居住的体验,这部分人成为几大养老模式的流失客户;通过提出将养老配套引入居住区的【服务入户·无忧养老】的先进服务理念,可以有效的弥补社区养老的产品空缺,并为即将步入老龄化的一代提供更加人性化、舒适的养老环境。同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需要支付的费用很高,而家庭养老则需要子女前来照顾,牺牲他们的工作时间来照顾自己,这是大多数老人不愿接受的。相比以上两种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便成了最为经济的选择,它可以提供专业化上门服务,为子女分担了赡养老人的责任;与此同时,政府也积极扶持,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成本降低,甚至可以是无偿的,使有养老需求的贫困群体得以继续享受这种养老服务。

2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完善

2.1完善服务制度,强化兜底保障作用

统筹整合老年人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补贴项目,普遍建立为困难老年人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通过建立台账管理、精神慰藉、上门探视、生活照料、帮扶救助、安全保护等制度,开展对老年人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关爱服务工作。

2.2开拓非政府性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激励各市场主体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中,各市场主体通过购买服务,形成竞争机制,服务越来越优,老年服务对象选择面更广,也会激励各市场主体不断改进,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扩大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救助等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扩大资金来源面。有了更多的资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扩展服务内容项目,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要,做到物质精神各方面满意的服务;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补助,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筹资方式,美国、日本居家养老“资金主要来自于由医疗保险衍生而来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金”。还有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辅以社会参与,瑞典的福利国家+自治团体等模式。

2.3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

首先,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稳定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薪人员,另一类是不受薪人员。对于购买了政府养老服务,承担起养老服务职责的社会组织来说,他们雇佣培养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养老服务,其职员需要收取费用以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这支队伍主要包括两支力量:一是专职的社区养老管理人员,即管理社工;二是专业的社区养老护理人员,即专职护工。在养老服务队伍中流失最多的就是专职护工,比如某地区的助老员这个职位。由于当前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助老员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其服务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称。因此要适当提高这些专职护工比如助老员的收入,同时,让这些人员能够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比如从助老员到组长到督导再到区域经理的升迁路径,增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对专职护工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做具体要求,并推出资格考试证书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对专职护工人才的培养及其原本拥有的经济社会地位予以法律保障。其次,学习国外经验,加大志愿组织和义工群体的队伍。社区志愿者在世界各地都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弥补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重要方面。也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形成养老服务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3新时期养老社区规划要点

3.1选址和规模

在对专门的养老社区进行选址时,首先要考虑环境、配套以及交通等因素。在北京,部分综合型养老社区主要建设于城乡交界处,这种位置环境较为优美,交通也比较便利,方便老人随时探亲访友。养老社区最基本的配备是医院,是以这项是必不可少的。社区规模宜小不宜大,这有利于老人与外界联系,不会缺少基本的安全感。

3.2功能布局层面研究

汲取功能配置服务全年龄层居住人群;建立不同服务主题的功能圈层,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将养生度假功能置入,丰富社区功能属性;每个圈层形成较为完善的功能服务链条,使每个圈层形成小型城市系统。例如,在居住区规划中将不同的类型的养老模式分布在居住区不同的区域内,营造分层次类别的服务入户,无忧养老的先进服务理念。

3.3配套服务设施系统配置及智能化趋势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适老及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区给老年人活动带来便利,需要通过七个维度(身体、心理/精神、智力、社交、情感、职业、环境)给老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让老人最大限度的保持健康,而非通过药物治疗。所以在配套设置配置中分为社区级和单元级两个方面。

社区级:配置于生态老龄居住单元中心,建立社区级配套设施中心,服务半径控制在十五分钟生活圈600-800m半径范围内,覆盖其余两个单元级中心。设施布局范围选取居住街坊半径最大值90m,置入综合型健康医疗保障、室内交流娱乐、室外交流娱乐、老年教育、艺术交流体验、老龄再就业服务、角色体验服务,服务生态老龄居住单元的同时与普通适老居住单元、养生度假单元建立便捷的空间联系,服务范围覆盖整个社区,打造社区集公共活动、生态休闲、医疗保障、教育体验为一体的社区级生活中心。如组团内楼栋间设置风雨连廊以及适老的配套设施;还可以在楼内设置公共区域,为老人们提供交往空间;或设置小区食堂,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解决饮食问题,达到乐而无忧的养老境界。

单元级:配置于普通适老居住单元、养生度假单元中心,分别服务所在单元片区,建立单元级配套设施中心,服务半径控制在十分钟生活圈250-330m半径范围内。设施布局范围选取居住街坊半径最小值65m。普通居住单元配套设施中心建设以普通居住区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基础,以自理型老龄人群为适老服务标准底限,提升设施的适老化等级,打造单元级全龄适老服务生活中心;养生度假单元设施中心在普通居住区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基础上,补充置入服务自理型老龄人群和养生度假人群的适老设施,打造集养生度假、生态休闲、基础适老服务为一体的单元级生活中心。例如单元套内潜伏性设计,设置较大的储藏空间及适中的无障碍设施;并建立智慧养老民生关爱云服务平台。用“感动护理”实现长寿社会。

4结束语

总之,养老社区无论是在其服务模式,还是在其建设规划上,都是以老人的需求为主的。只有为老人提供更细致的照料和关怀,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漫丽.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邵凌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4001: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