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

梁燕郑熙琳郭逢云徐万琳侯运惠胡丽娟

梁燕郑熙琳郭逢云徐万琳侯运惠胡丽娟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外来器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外来器械的管理。方法:分析外来器械的特点,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认真落实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湿包发生的管理、质量追溯登记、交接时写好详细清单避免差错、加强与手术室和器械厂商沟通,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结果:我院外来器械灭菌合格率从99.5%提高到100%。结论:通过对外来器械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了外来器械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既提高了医院的信誉,也使医院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131-02

我院从2011年底开始由消毒供应中心(简称CSSD)统一处理外来器械,下面就加强外来器械管理谈一些体会。

1、外来器械的特点

1.1器械种类繁多、更换快,不易掌握;

1.2手术专科针对性强,设计精确;

1.3价格昂贵;

1.4规格因人而异;

1.5很难相互替代。

2、外来器械存在的问题

2.1流动性大、器械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价格昂贵,多数器械商器械数量有限,一套器械在多所医院传递,手术器械损坏未及时更新、经常出现器械不配套、植入物型号、规格配置不齐等问题,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清洗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医院由业务员负责器械的清洗和保养,业务员掌握医学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普遍未经系统清洗消毒灭菌知识培训,缺乏清洗消毒基础知识,对清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医院甚至将公司提供的器械和植入物不经过清洗直接灭菌后应用于手术;有的医院虽然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但是工作人员对器械无正确的拆卸知识并且缺少合适的清洗工具。CSSD开始接收外来器械时以上三种情况均存在。

2.3灭菌后湿包:由于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种类多,重量较大,形状各异,不能全部拆分,多数器械包的重量均>7kg,高于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2.4植入物追溯存在难点:随着植入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或家属对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的要求也不断增多;采用人工方法追溯的模式已凸显不足,经常出现信息错误、包外标签丢失、不能长期存档等问题。

2.5手术室护士不够重视也存在一些问题

2.5.1器械商自行保管器械包及植入物手术室因为器械商要跟台,器械商进手术室后就自行保管器械包,未在术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常规清点包内器械。有手术过程中需要时才发现某种器械差的情况,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2.5.2外来器械内植入物及特殊器械数目繁多且复杂,也是因为器械商跟台的原因,连手术室很多专业护士也未学习辨认器械。我科交接程序较为复杂:我院手术室和CSSD清洗消毒灭菌区相隔五公里,医院规定的外来器械处理程序是厂商将器械包和植入物先送到库管中心去登记检查,然后由手术室派人去取并且和器械商核对,再由手术室和CSSD进行交接。在植入物交接过程中,若只是交接数目,由于有些器械是可拆卸的,在清点数目上存在分歧。

2.6外来器械有损坏时,CSSD护士在交接时和检查包装时发现,因无备用器械更换。我科自接收外来器械消毒以来,有一次因包内器械损坏未及时与手术室、厂商沟通,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3、管理对策

科学规范地管理外来手术器械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卫生行政机构和医疗机构共同管理。在医院的支持下,我科做了以下工作:

3.1人员培训

3.1.1增强法制观念,规范医疗行为

各级人员定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关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两规一标”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2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3.1.2.1对外来手术器械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为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每一件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清洗、消毒和灭菌。

3.1.2.2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正确掌握外来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并建立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发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3.1.3工作中技术操作指导

3.1.3.1器械商将包交予手术室时,写好器械清单。有时器械厂商在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时,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场,器械厂商教护士逐一辨认器械,待包送至消毒供应中心经清洗消毒后,至检查包装环节,到手术室交接的护士又可以将器械教其它护士辨认。

3.1.3.2科室自备一本器械图谱,以供本科人员翻阅,可边检查包装边对照认识。

3.2认真落实器械清洗消毒流程

由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根据器械的性能、结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选择器械的清洗方法。要求可拆卸的器械拆卸到最小化,器械所有轴节打开;螺钉、髓内钉等裸露的植入物必须装入专用器械清洗筐内,进行清洗机清洗、消毒;结构复杂、污染严重以及管腔类器械,先用专用清洗刷刷洗、超声清洗、高压水枪冲洗,之后再进行消毒、干燥处理。清洗消毒合格后,器械进入检查包装区进行配包处理。与此同时,将《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清单》进光波炉消毒,合格后与相应器械一同进入检查包装区。

3.3湿包发生的管理

3.3.1消毒员要积累经验,灭菌前仔细观察和触摸包件,剔除不合格包;

3.3.2按规范要求来包装,适当放置吸水织物;大器械拆小拆细,最好一个器械物品一个包装,如难以做到,要尽力要做到每一个器械都要和其他器械隔开,不要直接接触。若一包植入物超大超重,可将其分为两个或三个包。

3.4质量追溯登记

3.4.1建立外来器械管理记录表,记录供应商、日期、时间、病人姓名、医生姓名、物品名称、数量、送交人、去污区接收人、包装区接收人、生物监测是否合格、配送者、送达科室接收人。做到每一个外来器械包的交接都是有据可查的。

3.4.2认真填写包外标签,填写物品名称、科别、灭菌日期、有效日期、包装者、消毒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对超重的植入物需分包的,包外标签上写好编号。

3.4.3根据器械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植入物手术器材的灭菌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方可发放[2]。如遇急诊手术,器械可先放行,生物检测合格后再告知手术室。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消毒植入物器械时,在生物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合格后及时通报使用者。各项监测结果合格后,填写植入物生物监测、放行记录表,内容包括手术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灭菌参数、包内包外指示卡情况、生物监测结果、操作者、核对者、是否提前放行(如需提前放行必须由手术医生注明原因并签字),消毒供应中心下送人员签名、手术室接收人员签名等,并保存备查。

3.5交接时写好详细清单避免差错

若外来器械厂商将外来器械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时写好详细包内清单,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交接包时,逐一对照清单点数,这样在交接时避免了只记数目导致的差错。

3.6加强与手术室和器械厂商沟通

与手术室护士长沟通,要求外来器械在手术开始前仍应先要清点,有疑问及时与CSSD和器械商沟通解决,器械商及时补上或找其他类似功能的器械代替以免影响手术进程。

4、结果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对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问题采取上述防范措施后,外来器械的灭菌合格率逐步提高:2012年共处置外来手术器械530件,灭菌合格率99.5%;2013年共处置外来手术器械658件,灭菌合格率100%。

5、讨论

5.1重视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处理的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认真做好医院准入、检查验收、实现清洗消毒与灭菌、监测、发放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可追溯性是控制医院感染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5.2通过对外来器械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了外来器械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器械供应,既提高了医院的信誉,也使医院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医院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