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专解剖教学实验课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谈中专解剖教学实验课改革

刘世军

刘世军(陕西延安市卫生学校陕西延安716000)

【中图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3-0243-01

【摘要】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是爆炸性增长,这就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校对解剖学实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作出具体的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解剖学实验考核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而且实验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使解剖实验课更具有实践创新性,是我们解剖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任。为了探索解剖实验课的教学,为以后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三年制中专解剖实验课进行了改革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课时调整

解剖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两部分。解剖实验课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学实验课,第二部分是大体解剖实验课,第三部分活体实验课。

解剖课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课程安排20周,周学时为6,总学时120学时,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分别在显微镜室、标本模型室、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完成,每批60人,每批为2组,每组30人。课程安排为:理论课/实验课=2:1(总学时为120学时),为了使学生充分观察解剖标本,组织切片、模型和图片,学校将解剖教学活动课时调整为:理论课/实验课=54/66(总学时为120学时),通过对总课时的调整,加大了实验课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巩固记忆,强化理论知识。

解剖学是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课主要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实验课在实验室内完成,分批分组进行(每批60人,每批分2组,每组30人)。由于尸体来源紧张,所以我们增加了游离标本和陈列标本。我校传统教学安排为:理论学/实验课2:1。实验课以游离标本、模型和陈列标本为主,从1996年至2002年解剖考试成绩、课堂抽查和实验考核成绩来看,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理想,七年学生解剖学成绩总评分70.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对解剖学教学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从2002年起,我校对解剖教学进行了调整,增加实验课学时,由原来的理论课/实验课2:1调整为现在的54:66。增加了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增加了学生的实验课次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改变教学计划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名词较多,记忆的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学好解剖学实验课是关键,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是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上实验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标本,帮助和深化记忆,课后复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这样学生的负担重,由于中专医学职业教育科目多,学生自习课时少,所以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少,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就对学习不感兴趣,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因此预习和复习便成了空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2002年起转变创造性的实验教学方式。在每次实验前一天,提出下次实验内容、目的、要求,确定重点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课堂学生分组(6人1组)进行标本,解剖尸体,小组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解剖歌诀、故事进行小结,自2002年实施上述教学方式以来,从总体上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医学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更新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在整个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剖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即各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供血、淋巴回流,神经交配,并且在人体各部由浅入深逐层描述。在传统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挂图、模型、电教片加标本”,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不断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的人体断层和计算机三维重组技术也得到应用。所以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不断加大丰富教学手段投资。新增加了解剖标本陈列室、电子模型室、高清显微镜室,教师配备了激光教鞭,教师可利用激光教鞭直观的指示标本的结构和有效部位,学生一看就明白,在讲神经系统时,过去学生普遍反映难懂,由于标本、模型不能显示内部结构,现在我们用最新的电子模型一看就懂,而且学生喜欢,反馈效果良好。

4改革考试方式

解剖学是直观性很强的形态学,为了更全面考核学生,我校建立了新的考试方式:①考试题型采用选择题(单选、双选、多选)。②学生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其中理论成绩80分,实践操作成绩20分,总分100分。通过考试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对解剖实验教学的计划、方式手段、考核的改革,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验教学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宏志,潘红阳.外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卫生职业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