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刺血疗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关于刺血疗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的观察

闫琳娜

保定市第五医院,河北保定017000

【摘要】目的:观察刺血疗法治疗座疮的疗效。方法:将240例面部痤疮患者根据发病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胃俞,以锋针挑刺穴位出血,辅以拔罐。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口服B族维生素、甲硝哇、红霉素等,外用1%-5%甲硝哇霜,5%-10%过氧化苯甲酞凝胶和硫磺制剂、玫芦消座膏等。治疗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刺血疗法治疗痤疮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刺血疗法;座疮;观察

痤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病因主要由于体内的性激素分泌过旺而导致的。其病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粉刺,这是由于坏死的上皮细胞堆积在毛孔出而形成的,第二阶段为痤疮阶段,既堆积出发炎,造成大面积的炎症,在皮肤表面留下疤痕,并且这种疾病多发于脸部,并且这种疾病多发于脸部,尤其是女性,现代对于这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刺血疗法,其临床功效较为显著,有效地减低了痤疮的二次复发,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以下是对该方法的临床实验研究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该疾病和病人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病人的年龄控制上选取青年病患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病人自由决定是否参与实验,治疗组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14-30岁,中位年龄20.3岁;病程7天-3年,中位病程389天。对照组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13-31岁,中位年龄21.1岁;病程5天-3年,中位病程392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编著的《皮肤性病科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1)主要发生于青春期男女。(2)炎症反应明显时可伴有疼痛感。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刺血治疗方法,针灸对痤疮进行处理,病人口服中药,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在外部涂抹药膏,两组的治疗时间都维持在一个月,每周一次记录病患的恢复情况,并且在停止治疗半年之后回访是否复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医生要提醒两组病人的日常饮食习惯,避免因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病情复发。

1.3.2刺血处方

主穴:大椎和肺俞。

配穴:肺经风热证加风门;脾胃湿热证加胃俞;冲任不调证加隔俞。有脓疤者可加脓疤点。

输穴定位: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经穴定位》。

操作方法:

(1)消毒:在行针前必须对施针部位进行消毒,这是为了防止皮肤或是外界所携带的病菌或是微生物进入体内,造成二次感染或是病情加重。常用的消毒方法为酒精消毒。

(2)刺血:施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出病变出淤积的脓血,或是粉刺,所以刺入深度不可太深,控制在0.5厘米左右即可。若是点刺脓疤点,则选取已成熟的脓疮,在其中心点用针头斜刺挑破,使脓血顺着破口自然流出。

(3)拔罐:刺血完毕后,迅速在刺血局部拔罐,以每穴出血3--5ml为度,起罐后以无菌干棉球擦拭干净即可。亦可拔罐吸出脓血后以无菌干棉球拭净。

1.4疗效判断标准两组均治疗1个月评定治疗效果。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60%;有效:皮损消退30%一60%;无效:皮损消退<30%。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21岁。2014年6月初诊。主诉:面部痤疮3年,时好时坏,曾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近来因考试压力增加,症状加重,便秘搜赤,经介绍前来我科就诊。体格检查:额部、面颊、鼻翼可见粉刺、脓疤、硬结,集簇成片,红肿伴疼痛。每2-3日一次。经4次治疗,面部座疮大减,又行2次治疗,面部座疮基本消失。为防复发,继续刺络拔罐2次,嘱其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随访半年未复发。在坚持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患处也未留下任何的疤痕。使用刺血治疗法的其他病人基本上和上述恢复情况相同。

4讨论

痤疮属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古代文献亦有记载,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肺风粉刺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明代《外科正宗·卷四》记载:“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清代《外科大成·卷三》记载:“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批把清肺散或荷叶煮糊为丸。”中医的观点认为人体全身都是畅通的,皮肤发生病变的很大原因是有内脏器官出现问题,中医强调的为治本,上述中将粉刺的病因归咎于肺部的问题,所以在治疗时不仅要对表面的痤疮进行处理,更要以口服中药的形式润肺,这一点是现代中医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注重的是内外结合的方式。本文采用此方法治疗痤疮收到良好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血疗法有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作用。造成痤疮的主要原因就是病变处气血不通,因此刺血疗法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外力的方式增加该部分的血液流动速度,拔火罐也是常用的一种中医治疗手段,有降压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促使血液流动缓慢处血流速度加快,使血液循行畅通,改善循环障碍。对于某些重症痤疮形成脓肿、囊肿等,可刺破局部,再用火罐吸拔。中医曾提出:“腐肉不化,则新血亦断无以生”,以及“化腐生肌”的原则。刺血疗法在刺血的同时,也用火罐吸拔出渗出物,脓液等,以减轻脓液等对组织的恶性刺激,同时也减轻了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负担。综上所述,在治疗痤疮类皮肤病时,采用刺血治疗法能够快速清除病灶,这种疗法属于中医疗法,配以中药口服效果更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对病人的皮肤伤害较小,发率低,是为治疗该类皮肤病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童丹丹,张颜.火针加放血疗法治疗丘疹脓疱期玫瑰痤疮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8):162-164.

[2]周娴芳,李丹,潘王瑛,等.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1):72-73.

[3]王玮江,雒其萍.穴位刺血疗法治疗痤疮90例疗效观察[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3):00044.

[4]刘瑞霞,朱晓萍.刺血疗法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7):11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