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 1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王志会

泸县喻寺镇卫生院(泸县喻寺中心卫生院)四川泸州646100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主要由自身在环境因素的诱发下而产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以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特征所呈现。近年来,全球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我国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所以,根据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异质性,我国的医院必须采用新型的医疗模式以及设备,以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的目标,促进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有效治疗。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及机制

医学的发展已有千年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相关的“分子模拟学说”等权威性理论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其中,人们认为人体所带有的遗传性基因是自身免疫性肝炎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其它外在因素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破坏,使得人体肝脏的自身抗原无法起到作用,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

二、临床表现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人数远远超过男性人数,而发病的年龄高峰处于15岁-30岁和45岁以上两个阶段。在诊断过程中,大多数病人所表现的结果为慢性肝炎,比例大约在35%;30%的病人出现了肝硬化的现象;9%的病人长期呕血,肝硬化更具明显;26%的病人是突发性就诊,身体中的转氨酶和胆红素含量过高,临床诊断十分凶险。除此以外,部分病人不仅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炎,还存在其他疾病,像糖尿病等,增加了临床就治的难度。

三、诊断鉴别

(一)胆汁性肝硬化

对于这种疾病,多见于女性,通常以四肢乏力,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在进行血液检测后发现,人体的碱性磷酸酶、低密度脂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明显高于正常指标,医生可根据血清抗线粒体M2的科学运用来诊断胆汁性的肝硬化问题,从而使得胆管上皮损伤炎症等症状有效被处理。

(二)硬化性胆管炎

该病常见于男性的范畴,是以肝内、外胆道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伤而产生的炎症和纤维化,并且部分病人除了该类问题外,也常患有溃疡性结肠炎、ANCA阳性等病状。在胆管炎病发期间,肝内外胆管会出现狭窄和扩张相间的状况,这必须依靠组织学进行全面性的检查。

(三)急性病毒肝炎

在病发过程中,肝管内会发生高球蛋白血症以及自身抗体的循环,但抗体所能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急性病毒肝炎是抗体难以阻止的病状。在诊断鉴别时,血清病毒抗原是最有效的鉴别依据,能够帮助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患者的准确信息,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四)药物性肝炎

在发病之前,患者经常服用特殊药物,在停药后肝功能异常逐渐消失,一般像慢性肝炎等症状是不会产生的。在病理组织学检查时腺泡区坏死、单纯性淤胆、肝细胞脂肪变等能够提示药物性肝炎,

三、疾病治疗法

(一)调和气血,疏肝健脾

正所谓治病要治本,从中医药学角度来看,自身免疫性肝炎则是人体肝功能的运转出现紊乱,所以,舒筋活血,实现气血调和是理想中的治疗方式。因此,要想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利用柴胡、紫苏梗、佛手片等药物来防止肝脏的过度消耗;太子参、茯苓、甘草等用来补气;当归、桃仁、益母草、郁金等用来补血。经现代化的科学研究,这些药物能够对人体的肝带来一定的帮助,对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也起着缓和的效果,促进了疾病的早日转归。

(二)科学运用西药

从现代化的医学治疗理念来看,病人在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后,医生可采取初始治疗法,两周内患者的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Y-球蛋白含量均会有所改善,在12个月以后,患者便能完全康复。

在2年之后,倘若患者产生复发的状况,原本的肝炎将发展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以及肝功能衰竭。医生可采用泼尼松诱导缓解后每月减量2.6mg,在长期的维持治疗下使之达到最低剂量。同时,为了确保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损伤能够降低到最小化,医生可在患者的病情减缓后每月减量2.5mg;并且可以适当增加硫唑嘌呤药剂,以每天2.2mg/kg来给患者服用,以此促进患者的肝炎问题得以解决。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炎作为非病毒性肝病的一部分,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支持下,我国医院应当采用精准医学的医疗模式,以个体化诊断为核心,促进自身免疫肝炎能够有效被医治。目前,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缺乏统一的理论学说,在临床诊断时也存在各种复杂性问题,所以,期望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肝炎等疾病能够通过个体化治疗来实现治愈,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