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及临床转归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及临床转归的研究

刘辉

刘辉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为宜,记录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6.36%,对照组仅获得68.18%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SDS量表得分均较之前显著减少,但研究组心理抑郁状态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36%,对照组则存在高达29.5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特征;治疗方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32-02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SD)患者机体并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发生,临床却表现出各种躯体症状,属于精神心理疾病。本文为提高躯体化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特选取我院于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6例,年龄39~73岁、平均(56.42±2.83)岁,病程2~18年、平均(8.76±1.09)年。按照前来就诊单、双序号将88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号、n=44)、对照组(双号、n=44),两组上述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病程等)对比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入选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2011年)(CCMD-3)制定的躯体化障碍相关诊断标准[1];②排除存在其他精神类疾病者;③排除处于产褥、哺乳、妊娠等特殊时期女性;④排除机体重要器官(心、肝、肾等)严重病变者;⑤对本次研究所需各项治疗方法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可积极配合相关治疗;⑥于本次研究前2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⑦排除存在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等患者;⑧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阿米替林(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764)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剂量为50mg。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生产厂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43)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剂量20mg。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为宜,记录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效果判断标准㈠临床疗效:根据躯体化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该量表包括强迫、敌对、躯体化、偏执、焦虑、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抑郁等多项内容,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躯体化障碍越严重,即分数与躯体化障碍程度呈正相关:①痊愈:治疗后躯体化障碍患者经SCL-90量表评分结果较之前减少幅度不小于75%;②显效:治疗后躯体化障碍患者经SCL-90量表评分结果较之前减少幅度在50%~74%范围内;③有效:治疗后躯体化障碍患者经SCL-90量表评分结果较之前减少幅度在25%~49%范围内;④无效:治疗后躯体化障碍患者经SCL-90量表评分结果较之前减少25%以下甚至增加;㈡抑郁状态: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掌握躯体化障碍患者心理抑郁情况,该量表以53分为分界线,得分与其心理抑郁状态呈正比,即53分以下无焦虑,53分及以上则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1.3统计学方法

经相关软件包(SPSS.19)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6.36%,对照组仅获得68.18%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3.讨论

躯体化障碍的主要特征为多样化、多变性,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可表现出躯体任何系统、器官症状,常在1年内反复就医但无法明确实质性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误诊、漏诊情况[2]。研究表明[3],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躯体化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首选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此类疾病。

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给药后可对机体内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过程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镇静、抗抑郁及焦虑、抗胆碱能等作用。但有研究显示[4],由于阿米替林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较差,将严重影响其疗效及预后,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经阿米替林治疗后仅获得68.18%的临床总有效率,患者抑郁状态较之前改善效果并不理想,且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9.55%,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帕罗西汀属于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sera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可使大脑神经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过程,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研究表明,盐酸帕罗西汀进入人体后可使受体部位递质浓度显著提高,从而增加5-羟色胺能神经作用,达到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最终目的。此外有研究显示,帕罗西汀给药后仅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维持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中研究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经帕罗西汀治疗后,该组临床总有效率(86.36%)显著高于使用阿米替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患者SDS量表评分结果较之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但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36%。提示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具有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美珍,潘学武,曾为群,等.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l3,3l(1):48-50.

[2]DurgaP,KaurJ,AhmedSY,eta1.ComparisonoftraehealintubationusingtheAiItraqandMcCoylaryngoscopeinthepresenceofrigidcervicalcollarsimulatingcervicalimmobilisationfortraumaticcervicalspineinjury[J].IndianJAnaesth,2012,56(6):529-534.

[3]刘臣,张印.帕罗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7):171.

[4]董丽平,赵海宁,陈应柱.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1(1):40-42.

[5]王刚平,颉瑞,张永录,等.帕罗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15,19(41):28l-282.

[6]姚玉芳,胡波.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及临床转归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38(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