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服装专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

王文改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王文改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泰安271024

摘要:中职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各个中职学校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以提升中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结合我校这几年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为探索一条适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之路提供一些借鉴。

一、背景分析

职业学校应该直接为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这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更加高质量化的重要支撑。然而,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仍然得不到有效的确立和改善,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缺失。

我校领导经深思熟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到省内外服装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

二、构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选择校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校企多赢。2013年,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驻我校,学校成立了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与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协议。该公司帮助我校建立了服装实习车间,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良好局面。

2.校企共同探讨,按照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根据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制作的具体要求,结合部分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了《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推行“2+1”与“1+1+1”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制定有调整性的教学计划,推行2+1(理论学习两年,工厂生产实训一年)、1+1+1(理论学习一年,校企对接,学校工厂实训一年,毕业实习一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零距离。

(2)开发中职服装制作与营销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开发内容包括:①开发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的模块式课程体系。②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③制订专业能力测试标准。根据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研究专业技能模块化考核标准,按照以学生作品为核心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制订专业能力测试方案。④开发专业能力测试题库。依据专业技能模块化考核标准,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测试项目,按照项目任务要求编制专业能力测试试题,形成试题库。

(3)开发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设三个方向:①服装设计助理方向。重点课程为服装材料、服装款式图、服装CAD款式设计,就业基地多为珠三角中小服装企业。②服装生产技术方向。重点课程为服装板型与工艺、服装制作与工艺、服装质量与管理。③服装导购陈列方向。重点课程为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

(4)建设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建设以服装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共享型的资源库,为实训教学及教师培训提供共享资源。

3.依托校企实训基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保障。为此,高薪聘请服装行业专家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到服装行业担任兼职,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注重顶岗实习,完善职业能力考评标准,实行优生优用。顶岗实习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到三年级时,将其安排在服装车间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

与此同时,学校对考核和技能鉴定成绩优秀者予以优先安置。

三、实践成效与反响

自我校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2013年以来,我校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共为社会输出毕业生600多人,在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期间,学生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92%;在服装企业工种岗位上的普及率达95%。在教学上总结出了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用行业标准评价的教、学、练、评的经验,使我校服装生产与营销专业的教学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四、问题对策及建议

1.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要转变“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

2.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对学校、企业相互间的定位不准确,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因涉及人员众多,使生产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为了确保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各级各类企业的大力支持是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