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3

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

张金旭

(新津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行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治疗,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组:43例行静脉用药者作为甲组,43例行耳后注射者作为乙组,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乙组治疗后在0.50kHz、1.00kHz、2.00kHz、4.00kHz频率下听阈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组;②乙组治疗后NO、GSH-PX显著高于甲组;③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甲组83.72%);④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显著低于甲组20.93%(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时,耳后注射疗效要优于静脉注射,更利于恢复听力,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突发性聋;地塞米松;耳后注射

Clinicalobservationofdexamethasoneearinjectioninthetreatmentofsuddendeafness

ZhangJinXu

(ENT;ThePeople'sHospitalofXinjinCounty,Chengdu,SichuanProvince,61143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examethasoneearinjectiononsuddendeafness.Methods:selectedfromourhospitalinpatientswithsuddendeafnessin86casesastheobjectofstudy,allpatientsreceiveddexamethasonetreatment,accordingtotreatmentmethods43patientswerepidedintotwogroups:routineintravenousmedicationasgroupA,43casesofearafterinjectionasgroupB,evaluatetheefficacyandsafetyoftreatmentinthetwogroups.Results:ingroupBaftertreatmentin0.50kHz,1.00kHz,2.00kHzthreshold,thefrequencyof4.00kHz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groupA;ingroupBaftertreatmentNOandGSH-PX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groupB;thetreatmentgrouptotaleffectiverate97.67%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groupA;83.72%)theoccurrencerateofadversereactionsingroupB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groupA(20.93%P4.66%<0.05).Conclusion:whendexamethasoneisusedinthetreatmentofsuddendeafness,itisbetterthantheintravenousinjection,itismoreconducivetotherecoveryofhearing,anditissafer.Itisworthlearning.

Keyword:suddendeafness;dexamethasone;afterearinjection

72小时内发生原因不明的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被称为突发性聋[1]。突发性聋的病因较为复杂,广大学者普遍认为该病与病毒感染、内耳创伤、供血障碍等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出现听力下降症状,且一般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少数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损伤[2]。传统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随着临床对突发性聋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在该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塞米松在突发性聋治疗中的疗效已被多项研究证实,然而关于具体给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医学界仍存在一定争议[3]。基于此,本次抽取86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比较静脉注射、耳后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塞米松用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行静脉用药的甲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38-69岁,平均(53.4±14.6)岁,病程1-18天,平均(9.4±6.3)天;行耳后注射的乙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39-70岁,平均(53.9±14.3)岁,病程1-19天,平均(9.8±6.5)天。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4];②经听力、鼓膜及前庭功能检查确诊;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中耳炎等其他耳科疾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③合并有中枢神经性疾病;④存在耳聋家族史;⑤近期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⑥使用过耳毒性药物;⑦过敏体质。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营养药、改善微循环药等基础治疗。

甲组:给予患者10mg/次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2020231,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静滴治疗,1次/天,持续用药3天后,若症状好转则将用药剂量减至5mg/次,继续治疗1周后停药;若症状无变化,则停止用药。

乙组:对患者耳后皮肤进行消毒后,于患耳后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斜向外耳道后上方向注射0.5ml/次地塞米松,根据病情每1-2天注射1次共注射4次。

1.3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行纯音听力测试,气导均值依次设置为0.50kHz、1.00kHz、2.00kHz、4.00kHz。

②对两组血清一氧化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进行检测。

③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病例。

1.4疗效判断标准

康复:患者治疗后患耳听力恢复到正常状态;改善:患者治疗后患耳听力至少提高30dB;无效:患者治疗后患耳听力上升幅度低于15dB。康复、改善患者占比表示治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听阈治疗情况观察

甲组不同气导均值时,听阈水平均比乙组低,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突发性聋为为临床常见病,关于其病理机制,认为与内耳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内耳组织主要是由侧支循环末梢动脉供血,而毛细胞与毛细血管距离较远,故氧气扩散至毛细胞处需要较长时间,毛细胞氧供不足会增加受损风险;当病毒侵袭内耳组织时,耳内血液流变学会发生变化,血液黏稠度显著增加,进而使血液流速减慢,并形成血栓,造成局部微循环紊乱;而内耳血液循环障碍会使耳蜗螺旋器处于缺氧状态,并发生变性,最终引发突发性聋[5,6]。

目前,我国治疗突发性聋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其能抑制免疫反应,解除内耳微循环紊乱。地塞米松为临床常用激素类药物,其能抑制炎性细胞集聚,减少炎症化学介质合成与释放,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同时其能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达到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再者,该药副反应少,价格低廉,故受到广大医师的青睐。以往给药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然而因存在血-迷路屏障,内耳血药浓度过低,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维持效果,需得增加用药剂量,而大剂量用药则对增加多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国内外有学者在治疗突发性聋时尝试经鼓室给药,其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全身给药的副作用。但动物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多存在于内耳,但内耳位置较为隐匿,且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鼓室给药需由中耳渗入,其不仅会使患者产生眩晕、疼痛等症状,且会增加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随着对突发性聋的深入研究,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耳后注射的方式,其可避开血-迷路屏障直接进入内耳,通过增加内外淋巴液血药浓度来增强疗效;有学者在豚鼠模型试验中,采用静脉给药和而后给药两种方式,耳后组耳蜗药物浓度约为静脉组的2倍,证实耳后给药更具优势[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后、水平及听阈、总有效率均优于甲组,这主要是因为耳后给药能增加局部血药浓度,促进、合成,可促进血管舒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且其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解除血管堵塞,促进听阈恢复正常;可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降低内皮依赖性收缩因子活性,减轻内耳损伤,促进耳蜗血管运动机能恢复,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这主要是因为耳后注射用药剂量要比静脉注射少,且其通过靶向用药,避免体循环中高浓度血药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耳后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羴,王瑜,邱丹韫,等.中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0(1):66-69.

[2]周炎仪,黄蔚绮,李静玲.突发性耳聋治疗新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4):94-94.

[3]徐菲菲.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22):270.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5]游明瑷.突发性聋的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06-408.

[6]覃月彩,陈宇,冯下芝,等.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10):1328-1330.

[7]王晓宇.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1782-1783.

[8]杜铁流,宋照营,黄可.耳前耳后联合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9):478-479.

[9]刘江月.降糖调脂灵抑制核因子кB核转位对T2DM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5(3):567-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