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郭忠

郭忠(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四川绵阳621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心理学认为,没有创造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不可能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简单谈一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和开发。一个要求学生“唯书、唯师”的教师,一个对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都视为“不务正业”的教师,一个不鼓励、不提倡、不允许学生学习教材以外的内容的教师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的教学思想、创新的教学观念。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1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找出落实创新教育的切入点,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创新教育的关系,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2.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任何科学发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所学的知识持批评的态度。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除传授学生生物基本知识以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造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由各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问题提出,这样可避免由于学生不好意思而不敢向老师提问。

2.3强化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要培养创造思维,就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创新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式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途径。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一般是首先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猜想,然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进行探索,逐步发现知识或者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4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生物有很多能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进行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是学习生物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变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能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另外,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2.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实验能正确有效地、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双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智力和创新活动中发挥出最大潜能。学生通过实验交往能力不断增强,使学生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信息沟通、交流,达成合作等。学生通过实验设计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对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对实践的目的、条件、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谋划安排,形成一个方案,使实践活动能够有目的、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充满着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问题,要把实践活动进行好,就必须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生物创新教育的评价制度。

在“轰轰烈烈提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实情况下,要正真实施创新教育,对生物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应只对学生所学知识记忆的多少的评价,更主要是对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运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尤其必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在综合评价中要增加实验能力评价,改变单一的考试考核制度,采用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注意通过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应用或调查研究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