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单梁单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及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超高单梁单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及控制方法

马占胜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本文以出口车间单梁单柱施工为研究对象,从测量放线、钢筋绑扎、支架施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埋件安装等施工工艺上对该车间的单梁单柱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要点,有效控制了柱体垂直度、预埋件精度和浇筑质量,为今后施工超高单梁单柱提供可借鉴的施工经验。

关键词:超高单梁单柱;测量定位;支架施工;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埋件安装

一、引言

本工程项目为山东中基食品年产6万吨调理食品深加工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其中出口车间2万平米,共有88根单梁单柱,最高柱为13.041米,最低柱为10.9米,伸缩缝处及11、16轴设腰梁和屋顶梁各一道,其他位置均为屋顶梁一道。柱截面尺寸为600mm*700mm和600mm*600mm两种形式,梁截面尺寸为300mm*600mm和350mm*600mm两种形式,柱间距为6-10米。本工程为钢结构屋面,故在柱顶及屋顶梁顶面及两侧均有预埋件安装。

二、施工要点

1、测量放线及柱脚定位

待基础承台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结合轴线控制线对每根框架柱的边线和距离柱子300mm的模板控制线进行定位,定完位置后再用钢尺量测各柱之间的距离与图纸上的设计数值进行比对,满足图纸规范要求后进行最终定位(弹两条平行墨线)。定完位置后检查主体预留主筋位置偏差情况,对超出允许误差的应进行调整。为保证高跨柱的轴线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每根柱脚定位墨线内侧用钻头钻孔,其深度在60mm左右,之后在其内插入100mm长的定位钢筋,共计四根。

2、接触面凿毛

为保证施工缝的质量,在柱与基础的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范围为内测的墨线范围,凿毛过程中注意保护好柱脚的定位钢筋。凿毛完成后进行清理,并保证混凝土浇筑之前接触面清洁湿润。

3、钢筋绑扎

在钢筋绑扎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的下料、定位、绑扎质量,绑扎时用钢丝绳将高跨柱柱筋沿四个方向拉结,保证和地面有可靠连接,确保柱体稳定,以免出现倒塌事故。主筋的连接形式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要保证接头的连接质量,过程中采用扭力扳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全部返工。

4、支架施工

施工顺序:高支模区域应先浇筑柱体等竖向结构混凝土,有腰梁的位置一起施工,待柱施工至梁底10cm处,再施工屋顶梁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本工程支架形式采用满堂脚手架。

为了便于施工,本工程采用刚性连墙件,连墙件水平方向沿每根框架柱设置,高度方向每步设置。在安装立杆时,选择靠近框架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保证支模架与框架柱有可靠连接。全部框架柱均作此拉结,不得缺少,这是防止整架倾覆的可靠保证措施。支撑体系利用已浇筑的柱通过刚性连接,拉紧顶牢,确保支撑体系稳定。

5、模板安装

(1)柱模施工

模板施工施工前根据框架柱的尺寸,对模板进行精确设计、制作和组合。在模板组合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表面的平整度,以及接缝处,禁止出现对接位移等情况。因本工程柱最高达13米,浇筑时侧压力大,故采用业内先进的模板加固形式----方圆扣加固。采用框架柱模板安装方法,严格控制柱身的垂直度、平整度,柱底0-6米位置柱箍应进行加密,严格控制柱身截面尺寸,在柱中间位置和柱顶位置分别设置缆风绳,通过紧线器调整缆风绳的松紧度,用于控制柱身的垂直度。

(2)梁模板施工

同一类的梁下支撑体系采用相同方式,本次计算数取同一类截面尺寸最大的进行计算。

以600×600mm梁为例进行支模设计。

梁两侧立杆间距1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1100mm,水平杆底步距为1500mm,最上自由端步距小于500mm;梁底50×80mm木方根数为4根平行于梁均匀排布,梁底增加两道承重立杆,承重杆顶部采用U托,梁两侧立杆与主楞采用单钢管双扣件连接。梁侧模主楞采用双钢管@400mm,梁侧次愣采用50×80mm,木方间距300mm,梁侧模采用Φ14对拉螺杆拉结一道,距离梁底200mm,纵向间距400mm设置,支设1道45°~60°斜撑顶住与板相连的上口模板。

在完成柱模和梁模安装后分别校正其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以及对角线等,均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预埋件安装

利用经纬仪,将事先在基础承台上弹好墨线垂直转移至柱顶,在标高和轴线两方面进行指标控制,待埋件到位后用ф25螺纹钢焊接固定预埋件并与柱子四周主筋作临时固定。然后按照同样方法将相邻的柱顶预埋件进行安装,最后用钢尺量测相邻柱顶预埋件的平面位置作为复核,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焊接加固,保证浇筑混凝土时预埋件不会移动。针对预埋螺栓,要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保护套,保护顶端的螺丝不被混凝土污染。

7、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梁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柱子混凝土浇筑前先浇筑30-50mm的与混凝土同标号同配比的砂浆,砂浆用串筒进行浇筑,砂浆应铺设均匀。

(3)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进行,特别是高度9m以上的柱子在浇筑时,需多次转动泵车对同一区域(旋转范围内)柱子进行来回浇筑,柱子每次浇筑高度不得超过500mm。泵管端部加D100软管,浇筑前,将软管从柱筋中间插入底部。开始浇筑后,一边浇筑一边匀速向上提升软管。

每层的振捣均按要求进行,上、下层混凝土振捣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好,不得出现冷缝,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下层混凝土进行振捣,因柱子钢筋较密,振捣棒插入间距按200-250mm,即每隔一根主筋有一个振动点,插入点应均匀布置,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振捣(此次振捣不是二次振捣),并严格控制振捣棒的插入深度,插入深度应比上层混凝土厚度深50-100mm,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每处振捣的时间应控制在25-40秒之间,不得将振动棒插入某一部位留置过长时间,出现过振现象,造成局部浆体过厚,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

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间隔45—60分钟,混凝土振动捧插入一定的深度,约一米左右进行复振(此次振捣为二次振捣),二次振捣必须在初凝前完成。振捣时间严格控制在25-30秒之间,振捣棒拔出速度不能快,造成局部孔洞,特别是柱顶600-800mm左右严格进行二次振捣。

(4)柱子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入模温度,用泵车浇筑时入模处的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之间较合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过高,避免造成混凝土内部升温太快,温度过高,造成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5)柱子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用木锤在模板周围进行敲打,赶出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

(6)浇筑时应随时派人观察模板、钢筋、钢筋保护层及钢筋垫块、预留洞和预埋件等有无移动,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若必须间歇则应结合水泥类别、气温及混凝土的凝结条件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并应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8)柱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设专人将撒落在梁板模板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用木抹子将柱头搓平,之后用竹片将混凝土表面画为鱼鳞状纹路以利于新旧混凝土良好结合.

(9)浇筑后的混凝土在12h内应进行浇水养护,柱体拆模后表面裹敷薄膜,薄膜间缝隙采用双面胶粘牢。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三、结语

超高单梁单柱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柱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中应保证其轴线位置准确,混凝土浇筑密实、平整,预埋件安装定位准确、牢固,方可保证框架柱施工质量,最终实现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庞海卫.超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12):240-240.

[2]索梓荣,刘勇民,吴承佩.浅谈超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施工技术[J].建筑,2011(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