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形式多样的抗旱造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松嫩平原形式多样的抗旱造林方法

边颖

边颖

安达市卧里屯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早造林工作方面,要想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要采取多种技术和措施,来保证造林的质量。在松嫩平原,影响造林成活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干旱,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以水为防护措施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种不同形式以及不同条件下的抗旱造林的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松嫩平原;抗旱造林;方法

松嫩平原地处东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再加上降水量比较少,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很低,而树木需要足够多的水分,这并不能满足其需求,树木的新根也不能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对树木的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率比较低。为此,我国研发出多种抗旱造林的方法,以解决松嫩平原树木缺水的问题。

1.顶桨造林法

所谓顶桨主要是说顶土壤浆以及苗木浆。在早春的时候,苗木还没有萌动,土壤也刚刚解冻,在这个时间段内去造林。这时的苗木有比较充足的水分,能够满足苗木根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同时,在土壤刚解冻的时候,地表的水分还没有完全渗进土壤的深层,水分的蒸发量相对小一些,可以利用土壤墒情,进行顶桨造林。在气候温度慢慢升高以后,树木的生根时间能有所虽短,并能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以此使造林的成活率有所提高。

2.预整体造林法

在造林之前,先进行预整地,能够对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改善,并将地表的径流截持住,形成蓄水保墒,这样能使土壤的含水量有所提高。在平坦的缓坡林地处,在造林之前的1到2a伏季进行整体就可以,并将深度控制在20到25cm范围之内;对于干旱沙地来说,要在春季去进行带状整地,一般情况下,带的宽度在2到3m之间就行,深度控制在20到25cm范围内;而相对于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山区,采取水平沟、反坡梯田以及鱼鳞坑等多种整地的方式。

3.“三大一深”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是由黑龙江科学研究院创造出来的,在实际的应用上,有很好的效果。其中“三大”主要指实施大工程量的整地,其深度在50到60cm范围内,还有大苗壮苗造林,其中杨树的苗龄在2到3a之间,松树的苗龄在5到9a之间,并且根幅还不能低于40cm,各株之间的行距要合理,有一定的密度。“一深”主要是进行深植的方法。

4.深栽造林法

这种造林的办法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钻孔机对土地进行钻孔,控制在水位的10cm以下或者更深一点,在孔内插入两年到三年的胸径在3cm以上的大苗干,将其深植在地下水里面,再分层填土,同时进行捣实。深栽造林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半干旱或者干旱地区的阔叶树种造林,比如杨树、榆树、柳树等。

5.开沟造林法

这种造林方法主要用拖拉机进行带犁开沟,其深度在40cm左右,宽度在50cm左右,在这个大小的穴内进行栽树,栽好之后在上面培20cm土堆。开沟法比较适用于半干旱或者干旱地区的平缓沙地造林,还能在不超过15°的丘陵坡地造林。

6.蘸根造林法

在松嫩平原这种干旱的林区,进行造林前可以在高分子的吸水剂溶液中对苗根做蘸根处理,之后再造林,这样能将造林的成活率有效提高。

7.泥浆造林法

如果在干旱的地区进行杨树和柳树等一些阔叶树大苗栽植的时候,可以利用这种方法保持住树根部的水分,使根系的活力有所增强,这样造林的效果也比较好。具体的做法是在挖好的苗穴内灌足水,把树苗放入穴内,培上半穴土,让穴内呈现出泥浆状,再用手将苗往上提一下,让苗木在穴中的深浅适宜,这样有利于苗根的舒展,做完这些之后,再培土进行扶正,1到2d后进行踏实,最够再培3cm厚度的喧土,有效保护水分不快速蒸发,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土的时候不能让水溢出穴内。

8.覆盖造林法

春季造林,由于天旱多风,往往降低造林成活率,采用地膜、秸秆、枯枝落叶等材料覆盖均可,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地膜覆盖具体办法是苗木定植后立即覆膜,膜面拉紧铺平,使膜面与地面紧密吻合,四周用土压实,以防被风吹起破损。

9.浸苗造林法

在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到水中1到2d,使苗根吸收大量的水分,促使其提前生根,也可用ABT生根粉、三十烷醇、磷肥等药剂溶液浸根或蘸根,效果也比较理想。

10.小坑垂直壁法

具体办法是挖宽6到15cm、长15到25cm、深18到5cm,并有一壁垂直的植苗穴,栽苗时使苗根紧贴垂直壁,适当深植,从一侧覆土培根、踏实,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每穴灌水0.5到1kg,此法可使部分苗根与未被破坏毛细管作用的土壤密接,能及时供应苗木所需水分,利于苗木成活。此法常用于水分不稳定地区栽植针叶树小苗。

11.带土造林法

包括用土坨苗或容器苗造林,带土造林栽植枝术较简单,要点是要保持土坨完整,不散不裂,适当深植,培土踏实。此种方法苗木失水少、缓苗期短,生长较快,在干旱地区春季、雨季、秋季均可造林,造林成活率高。

12.覆膜技术

覆膜可以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可以减少树盘内杂草横生,同时避免杂草与苗木抢夺水分的现象。也能尽快恢复植被,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覆膜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吸收及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转化,保证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并可以防止苗木因干旱造成生理缺水而死亡。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几种农田覆盖材料有地膜、草纤维膜、秸秆覆盖等,秸秆覆盖是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等或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一般用麦秸和玉米秸,秸秆覆盖可调节地温,减少病害,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秸秆覆盖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覆盖量过小,起不到节水、保墒、增产的作用,覆盖量过大,会造成土壤温度过高、通气不良、分蘖减少、贪青晚熟,且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地膜覆盖主要用于栽培棉花、蔬菜、玉米、瓜类等作物。近年来我国小麦也正在大力推广覆膜穴播技术。与前述秸秆覆盖相比,不仅保墒效果明显,对土壤水的抑制力达80%以上,而且克服了秸秆覆盖所引起的地温下降等不足,但地膜覆盖不及秸秆覆盖那样能改善土壤性状,增进肥力。在持续干旱时段,覆盖不仅改善了覆盖土壤水分状况,而且提高了相邻非覆盖区下层土壤水分状况,有利于减轻持续干旱对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威胁。采用覆盖地膜扦插,平均地温比对照提高2~3°C,缩小了昼夜温差,能较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疏松,能避免因灌溉和降雨而引起的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促进苗木生根、生长。

13、结束语

松嫩平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常年的降水量都不足,对造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想保证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就要采取有效的造林方法,并根据具体的种植区域去选择。文中介绍了一些简单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造林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方法都比较有效果,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在以后的造林工作中,我们还应该创新更多使用的造林方法,使松嫩平原地区的造林工作摆脱干燥和降水量少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郑玉东,赵玉恒.松嫩平原形式多样的抗旱造林方法.防护林科技,2012(7)

[2]和正元,刘培伟.抗旱造林方法浅析.陕西林业,2010(9)

[3]王華烨.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集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