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率分析

熊英

熊英

(内江市威远县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2450)

【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取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2月3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实施温针灸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耗时(15.21±1.26)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0.25±1.27)d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促进康复。

【关键词】:温针灸;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有效率

研究显示,近年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能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预后[1]。因此,我院对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率进行分析和研究,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6年2月3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疾病、(2)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纳入标准-(1)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观察组50例:年龄在20岁直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30.21±1.15)岁,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性别:25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

对照组50例:年龄在21岁直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31.20±1.15)岁,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性别:26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50例均使用常规治疗。

应实施常规针刺方式治疗,患者均仰卧位后,采用毫针对患者面部穴位直刺,进针深度在0.5寸,对患者风池穴位浅刺,对患者合谷、足三里进行直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留针30分钟。

观察组50例均使用温针灸治疗。

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将太阳、颧骨翏、下关、翳风足三星,每日选用2至3穴每根银针用带锡薄纸的牛奶盒垫上,并在针柄上套1厘米长的灸条将其点燃进行艾灸治疗待其燃尽,在套其一个至其燃尽后结束治疗,每日一次,每个穴位共治疗两壮,每次留针时间在30分钟,间隔时间5分钟[2]。

1.3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耗时、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治疗总耗时、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观察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耗时(15.21±1.26)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0.25±1.27)d与对照组治疗总耗时(20.11±1.15)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5.24±2.11)d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耗时、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3讨论

研究显示,近年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未及时对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易导致严重后果发生,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因此,我院对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有效率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温针灸治疗效果[3-4]。

通过对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对人体局部腧穴发挥治疗作用,能通过患者外周神经、腧穴感受器,从而传导直至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位置,通过对患者局部实施针刺治疗,能刺激患者面部神经,提高患者神经兴奋性水平,能加快患者局部血运速度,通过对患者穴位产生一定辐射和温热作用,能充分扩张患者毛细血管,对患者局部微循环起到改善作用,促进患者炎性物质吸收,修复患者损伤面部神经,促进患者康复。现如今,温针灸治疗已经成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受到临床多数患者青睐、在临床广泛应用。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耗时(15.21±1.26)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0.25±1.27)d与对照组治疗总耗时(20.11±1.15)d、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5.24±2.11)d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促进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何继勇.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烧山火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30-132.

[2]桑久华,孙丽艳.电针浅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9):715-716.

[3]李莹,张中一,陈跃来等.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1):7-10.

[4]柳晓霞.针刺配合耳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6,14(5):3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