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何求

何求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550300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过分强调接受、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是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原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提高素质为主,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探究过程为主,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除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外,更重要的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化学教师只有具备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优化教材,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教师应擅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

尽管教师的教或主导作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这仅是外因,教学只有在激发学生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时,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1.高中化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是相对独立的,而在新教材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对实验课和理论课进行有机的融合,将教学的空间延伸到了教室和实验室以外,进而提高化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教材内容丰富,知识性、记忆性的要点特别多,使得学生忙于记忆,并最终把有趣的科学理解成死气沉沉的教条,因此,对于新教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交流自主获得以往由教师直接呈现的知识。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其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问策略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要求通过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准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能,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1)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能引发思考的各种问题。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要具体而准确。问题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是怎样问才能使学生引起足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经过思考或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要相对集中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指向性原则设计问题,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科学、合理地分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如问题的设计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并且问题本身要体现发散性和开放性。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实现课堂上的高密度和快节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敏捷性。教师在提问时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其既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又有适当难度,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真正的发展。

3.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学习中,(1)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老师对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问题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自主的探索,在课堂上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2)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是充满挑战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探究学习的具体性、实用性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并能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视学习习惯培养,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抓重点记笔记、复习,传授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指导学生建立错题解答笔记,及时记录考试、作业或练习中做错的题目及听课的疑点,在错题旁边加以订正,并对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遗忘的规律,让学生养成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复习的习惯;每一专题后设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通过问题线索学会归纳整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