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

张辉

笪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辉

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体,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孩子一出生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幼儿时期,家庭给予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以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

1良好的环境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坚实基础

1.1居住条件。要给孩子一个整洁、舒适的卧室和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孩子感到在这样的家庭里是很放松的,心情是很舒畅的,快乐的。居住条件不仅指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也很重要,“昔孟母,择邻处”,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1.2和谐良好的家庭内外部人际关系。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就要请家长从自我做起,尊重长辈,夫妻恩爱,家庭每个成员要平等互助,给幼儿树立一个榜样,让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人的情、爱和关怀,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说过:“理想的家庭必须扩大,必须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成人和更多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敢于打开自家的门户,以自己的真诚、友善接纳别人,以培养幼儿的善良、诚实、开朗的品性。据调查,三岁以后,幼儿喜欢结识伙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孩子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幼儿与其同伴间的经验与能力很相似,兴趣与情感容易沟通,因此,在交往中,他们不断进行思想与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行动的协调,既互相吸引和模仿,又彼此竞争与对抗,从而掌握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并在其他孩子的情感感染中,明白如何正确地去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2科学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在逐渐地重视,且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虽很重视,但是由于家长之间的文化水平的差距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系统而有效的教育方案,很多家长甚至于不能正确运用已经取得的良好的教育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撑。不管家长们平时的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观察自己孩子的兴趣取向和智力特点,根据别人的已有的教育方法,制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案。科学的教育方案涉及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体育教育,如何选择适合的玩具并与孩子进行游戏,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帮助孩子识字,电视在孩子的成长中应该起到哪些作用等等。

3倾听他们的声音

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最初的科学探索行为的动力。学前儿童的好奇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个体对信息变化的敏感性;个体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个体好奇行为的投入程度;个体在新异事物出现时所表现出的情绪表现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或者得不到满足时的情绪反应。学前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当他们被某一事物或现象吸引时,常常表现得思维异常活跃,探索欲望特别强烈,同时也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启发。心理学观点认为,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如果家长尽可能提供相对安全而又开放的环境并持有宽容的态度,将有利于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亲密的亲人面前会无拘无束地探索,甚至搞“破坏”,也会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恰好反应了儿童的智力发育。问题是学前儿童探索行为的方向盘,它不仅能引发儿童的探索行为,而且能引领儿童探索的方向和让儿童保持探索的兴趣。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应当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这是保护其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为此,家长需要学会及时做出教育价值、活动可能性与适宜性的判断,支持和认可儿童的想法,并从其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当前适宜儿童探索的问题。

4合理利用媒介

儿童在最初生活的几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庭中,接触媒介的时间往往较长,由于认知发展的局限性,儿童受媒介的影响非常大。如电视暴力、性别刻板和广告劝服等问题都是家长较为关注的。家长必须认识到媒介的双重性,一方面要利用好各种媒介,另一方面要尽力消除媒介带给孩子的副作用。但是儿童在受媒介影响的同时,也是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的时候,因此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指导,与儿童就媒介内容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能较为有效的抵制或消除媒介的负面影响。国外有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电视里的具体行为和事件能对孩子产生有益的影响,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区分现实与虚幻,尤其是让人产生异常恐惧的虚幻。[]父母也能帮助儿童理解在电视叙事中有争议的问题,如真实和虚幻的差异。同样成人的评价能抑制或增加儿童对电视内容的模仿行为,也能增加儿童对电视节目里呈现的信息和价值观的理解。

5正确认识幼儿挫折教育

幼儿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也就是说,幼儿挫折教育是针对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目的进行的教育。幼儿在没有经历挫折之前对遭受挫折的准备是不足的,家长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教会幼儿正确面对挫折,总的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让孩子直接体验;用语言和故事帮助孩子体验。如今的很多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多的关心,过分的呵护,从而使幼儿不能正确体验挫折的过程,不能正视成功与失败,导致幼儿对自身产生较低的自信。

总之,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放眼世界,把握未来,新文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只有改变旧的、传统的观念,转化自己的思维,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佳珍等.幼儿环境教育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78

2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1).1-501

3郑红.学前儿童家庭科学教育浅谈.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3-56

4袁晓霞.刍议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因材施表.当代学前教育,2008(3).29-31

5王涛.创设幼儿教育环境初探.中国农村教育,2008(6).30

6张伟丽.探索幼儿科学教育之良策.学校管理,2008(3).56

7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