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读激趣以引悟促学——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以导读激趣以引悟促学——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陈精辉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贵城三中陈精辉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名篇佳作如《三峡》、《与朱元思书》、《桃花源记》等,不仅文辞优美有助于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且给人以思想情感上的陶冶。初中语文课本上文言文的比重由七年级的五分之一渐升到八九年级的三分之一,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求并不高,但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不少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没有趣味,没有什么用,因而产生应付、畏惧心理,甚至选择了放弃,学习成效自然低下。语文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引领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以导读激趣,以引悟促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导

即每节课的导入语。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陌生枯燥,导语的成功设计和运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例如童趣的导语:“我们的童年生活中那些欢乐有趣的事情,让人难以忘怀,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幅童年的图片,让我们重温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出示图片)……”贴近生活的导语,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奇的童心一下子便激发了出来,也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为上好这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二、读

即诵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正确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要读出神韵,读出抑扬顿挫,读得摇曳生姿,荡气回肠。“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深思熟读子自知”,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在学生诵读前可指导学生练习划分句中停顿,划分句中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划分停顿以不读破句为标准,也就是说要注意词和短语的完整性。如: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要求学生注意停顿、语速、节奏,甚至有体态动作,读出语气、情感、语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引

即引导和指导学生积累、归纳文言词汇。文言文的词汇相当丰富,单靠死记硬背不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在文言文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都是考点,这要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注意积累。以《岳阳楼记》为例,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如“以”、“之”、“而”等,这些文言词语很容易混淆,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种用法,分类记忆。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必然能够事半而功倍,收获是非常大的。

四、悟

即感悟,领悟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能基本理解内容”,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理解文言文内容呢?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套路,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去思辨。有人说“学习就是培养,就是感悟”,感悟什么呢?感悟教材,感悟人生。怎么去感悟呢?通过课堂的启发、感知,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变我厌学为我想学,从而上升到我乐学的境界。例如学习《伤仲永》,教师设计相关题目,通过启发讨论,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学生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明白了天才需要呵护,天才需要勤奋的道理,从而受到了一次有益的人生洗礼,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笔者认为导读可以激趣,引悟能够促学。只要做好导读引悟这四个环节的工作,文言文教学必将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园地的一枝异彩纷呈、鲜艳夺目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