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罗守滨

罗守滨(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22-02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椎间关节的退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肌肉等组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依其临床表现分为5个主要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混合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存。

1颈椎的功能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颈椎位于脊柱的上段,由7个椎体(颈1~7)和6个椎间盘组成(颈2~胸1),椎间以韧带相连。椎体两侧缘的隆突构成钩突关节,椎体的上下关节突间形成椎间关节,上下椎体间形成椎间孔,8对脊神经自上而下依次从椎间孔穿出。椎体后方的椎弓形成的椎管内有脊髓通过。椎体两侧的横突孔(椎动脉孔)内有椎动脉穿行并进入颅内构成椎基底动脉。颈椎的两侧侧前方各有一条交感神经干,其交感神经分布到头、颈、心脏及上肢等部位。颈椎椎体的前、后分别有前、后纵韧带,椎板前有黄韧带。棘突间有棘间韧带,颈椎后有项韧带。颈部的主要肌肉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夹肌、头长肌、斜方肌等。

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支撑着头颅的重量,并经常做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因此,颈椎的退变较早,包括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等,尤以椎间盘的退变为突出。

2康复治疗

颈椎病具有自限性倾向,预后良好,但脊髓型颈椎病可致残。

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治疗原则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及阶段,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1卧床休息

可减少颈椎负荷,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症状的消除或减轻。睡枕应软硬、大小适中。仰卧位时,通常以枕高10~15cm为宜,置于颈后;侧卧位时,使枕高与肩宽一致。力求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使颈部和肩胛带的肌肉放松,解除颈肌痉挛。

2.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颈椎病的主要的非手术疗法之一。

2.2.1治疗作用改善局部组织及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镇痛,消除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解除痉挛,延缓肌肉萎缩并促进恢复。

2.2.2应用原则针对病理改变及病程变化确定治疗方法。

2.2.3常用方法

(1)颈椎牵引:①作用:通过对颈椎牵伸的生物力学效应,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或椎间孔相对增大以缓解对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刺激、压迫,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减少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周缘外突的压力,有利于外突组织的复位。适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②方法:颈椎牵引可取卧位或坐位。牵引时,宜全身肌肉放松。掌握牵引角度、牵引时间和牵引重量三个要素,以达到颈椎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牵引角度根据颈椎的病变部位确定。

牵引时间:通常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20~30次为1个疗程。牵引重量:一般从4~6kg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状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亦可以按体重的1/8~1/12计算。若牵引重量过大,可能造成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牵引时可配合其他方法,如局部热疗等。

(2)手法治疗: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麻木,缓解肌紧张与痉挛,加大椎间隙与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及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活动度等。除脊髓型外,可适当选用。种类:①推拿: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的了解,手法宜得当,切忌粗暴。可在颈、肩及背部适当施用揉、拿、捏、推等手法,对神经根型还应包括患侧上肢,对椎动脉型和交感型应包括头部。常取的穴位有风池、太阳、印堂、肩井、内关、合谷等。每次推拿15~20分钟,每日1次。推拿治疗颈椎病对手技的要求较高,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其方法、手法差异较大,进行颈部拔伸、推扳等动作必须要由有经验的术者操作。②Maitland手法(关节松动术):主要手法有牵引、旋转、松动等。③牵引:常用于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上、中段病变宜中立位牵引,下段颈椎宜前屈20°~30°牵引,可用断续或持续手法重复3~4次。

旋转颈椎:患者仰卧,置颈部于床沿,术者站在床头,一手四指分开放在患者健侧颈枕部,拇指放在对侧,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前臂放在耳前,使患者头部位于术者的手掌、前臂和肩前,操作时躯干及双手不动,双前臂向健侧缓慢地转动患者的颈部。推动棘突:分垂直和侧方推动两种,适于颈部活动受限和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推动横突及椎间关节: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放在患侧横突背侧和棘突与横突交界处进行操作,对于颈部活动受限的患者效果较好(此法应由经验丰富的治疗人员进行,当心意外)。

(3)运动疗法:即通过颈背部的肌肉锻炼,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通过颈部关节活动功能练习,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防止僵硬;同时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萎缩。于急性期可在物理因子治疗或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小运动量的主动运动;在慢性期或恢复期应积极进行较大量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

[1]杨明军,刘怀忠,倪三平;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肌紧张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2年12期

[2]郎世中;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