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班级

更登杰

更登杰(玉树州民族中学青海玉树815000)

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时代亦呼唤和谐。构建和谐的学校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显然,班主任在构建和谐学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向来以“严”作为治理的法宝。严厉的班级处罚,严密的班级管理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权威与尊严。这种班级管理从班级表面看来似乎风平浪静,也似乎颇有成效。殊不料,这种“成效”不知道造成了师生之间多大的隔阂,抹煞了多少学生的个性,更不用说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如果这种管理方式不及时矫正,那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势必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和谐就更不用说了。

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在本人看来,这话不无道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板着面孔管理,一味强调教师尊严与权威,以教师为中心,毫不理会学生的感受,将学生放在老师的对立面,老师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这种思想意识和管理方式必然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对话,师生之间的隔阂必将在所难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因此,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班级,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热情换取坦诚,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和谐。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班主任要要理解、要懂得、要善待。

1.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作为一个班主任,首要的应是在长时间与学生的接触中,深入地了解学生心里所想,才能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扰,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用心沟通。教师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正的爱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学生和你贴心、与你沟通、以心换心。作为班主任,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和学生互动发展共同成长。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爱心”。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避免问题的出现。与学生进行平等、诚实的谈话是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万不可居高临下、挖苦讽刺,只有平等相待、热情诚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把学生当作知己的朋友,这样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达到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目的。这是缩小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建友好氛围,开展有效谈话的前提。

避开说教,寓理于例,以事论事。与学生谈话,“事”和“理”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应融为一体。没有思想,谈话就意味着失去灵魂,没有事例,谈话就会流于空泛。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你跟他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现在,有不少学生还缺乏自理能力,但他们反对管得过细和过死的保姆式的方式,讨厌婆婆妈妈式的唠唠叨叨。因此,和他们谈话不仅要做到审理于例,以事论事,而且必须简明扼要,长话短说,一语中的。现代的学生接触多、信息多、见识多、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很强,平淡无味的说教语言只能使学生厌倦。因而,含蓄、幽默的谈话方式不仅能使与学生的的谈话气氛宽松和谐,而且也能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不过,采取这样的方法,一定要适度、得体,以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为原则,而不是为了获得学生的欢笑。

2.善待学生的各种行为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表现。我们知道,之所以有和谐优美之音是因为有不同的声音经过统一指挥产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好动,有的孤僻,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由于学生的个性表现往往影响班级的整体形象和荣誉。因此,有些班主任不能容忍学生的这些表现并加以限制,从而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个性,世界就没那么丰富多彩了。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班主任必须持宽容的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3.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班主任在理解、善待、懂得不同个性学生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在班级中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归属感,帮助每个学生准确找准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到他是这个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因为人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主要表现在: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方面。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生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班级和谐的基本前提。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一般都比较娇生惯养,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除了不知道关心别人以外,劳动观念差,自己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也差,一旦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就会出现很任性、谁也不肯让步的局面,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那么这样的情况首先需要老师来调解、分析利弊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需要老师在平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做一个善良、宽容、大度、说话做事有分寸的人。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体现着班级中每个个体的精神状态。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集体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类活动,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班级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将教师管理逐步过渡到学生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师道尊严”的角色,而学生却只能被动接受管理,缺少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久而久之,学生会淡漠集体。班级管理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参与管理学生,管理班上的日常事务,积极发挥班委的主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可以采取班长统管全局,其他班委轮流值日协助管理,直至大小组长、科代表、宿舍长等层层负责的管理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总之,和谐的班级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而且也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

收稿日期:201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