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防治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防治的临床分析

沈春华

沈春华(浙江省杭州市富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311400)

【摘要】目的探讨了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科40例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和维生素C进行治疗,观察患儿贫血的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显著,4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5%,38例患儿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均已达到标准,或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和维生素C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防治疗效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71-02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的缺乏使血红蛋白形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小,故又名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患儿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等。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之间,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效果好的特点。2011年全国16省调查患病率为36.03%因而是儿童保健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应及时有效积极的防治。本文主要探讨了因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共接收40例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其中有22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在6个月至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0±9.1)个月其中早产儿20例、双胎2例、人工喂养22例、母乳喂养18例。所有患儿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等指标均未达到参考值。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和维生素C进行治疗,每天在饭后或者两餐之间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和维生素C,每天2次至3次,每次维生素C的剂量为100毫克,每次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的剂量为3毫升至5毫升之间,在服药后的两小时之内,所有患儿均禁止吃含有鞣酸的水果,或者服用其它药物,以及牛奶、茶等。在用药三周后,所有患儿均进行一次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检测,持续用药,每15天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一次,如果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到100g/L以上,就可以对其的用药进行减量,用药剂量改为维生素C每次50毫克,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每次1.5毫升至2.5毫升之间,持续用药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至3个月,方可停止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的比较,如果患儿的Hb在110g/L-160g/L之间,MCV在80fl-97fl之间,MCH在26.5pg-33.5pg之间,MCHC在320g/L-360g/L之间,且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则表示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如果患儿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则表示治疗具有效果;如果患儿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没有改善或者下降,且临床症状没有消失,则表示治疗没有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40例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40例患儿均经用药治疗后,有34例患儿的Hb、MCV、MCH、MCHC指标均已达到参考值(P<0.05),4例患儿的Hb、MCV、MCH、MCHC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2例患儿的Hb、MCV、MCH、MCHC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没有明显改善或下降(P>0.05)。取所有患儿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治疗前对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x-±s)

时间例数Hb(g/L)MCV(fl)MCH(pg)MCHC(g/L)

治疗前40(78.95±18.42)(59.78±10.36)(18.41±2.08)(234.87±19.43)

治疗后40(119.27±20.14)(84.26±16.01)(27.83±4.64)(329.45±28.59)

t8.8808.1192.89117.305

P<0.05<0.05<0.05<0.05

2.24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分析

40例患儿经用药治疗后,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34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显著,显效率为85%,4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有效,有效率为10%,总有效率为95%,2例患儿治疗无效果,无效率为5%。

3讨论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人体内铁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原因有1)体内储铁不足;2)铁的摄入量不足,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铁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大,因人乳中含铁量不足,不能满足婴幼儿需要,若6个月以后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则易导致贫血,牛奶中的铁吸收率比母乳低,因此人工喂养的比母乳喂养更易发生贫血;3)铁的丢失过多,长期少量的出血(钩虫病),慢性腹泻。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使其易于溶解,使肠中PH增高保持铁于溶解状态,促进食物药物中铁的吸收。

本文通过分析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防治的临床分析研究,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经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和维生素C治疗后,治愈率高达95%,可见,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和维生素C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并建议再配合铁含量高和吸收率高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蛋黄、黑木耳、菠菜等)。

参考文献

[1]罗嫩娇,李秋平.221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93-94.

[2]熊耀珍,何巍,陈牡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12):1101-1102.

[3]赵丽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141.

[4]李玲,史素芳,刘月梅.患病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分析与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19-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