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MS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MSCT诊断

宋来平

宋来平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MS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在2012年2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于肺癌16例(38.1%),肝癌11例(26.2%),乳腺癌4例(0.95%),甲状腺癌3例(0.71%),卵巢癌3例(0.71%),肾癌3例(0.71%),来源不明的恶性肿瘤2例(0.47%);其中13例肾上腺转移瘤表现为双侧,右侧16例,左侧13例。42例转移瘤中55个病灶均为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双期CT增强扫描,直径小于3cm的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直径大于3cm的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巨大肿块内伴低密度坏死。结论密切结合病史及CT表现,能对绝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有利于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瘤;X线计算机;诊断

肾上腺因血供丰富往往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并且患者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1],但尸检发生率高达9%[2],因此肾上腺转移瘤远比肾上腺原发癌发生率高。该研究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该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及CT诊断要点,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的42例原发性肺类癌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6±10.1)岁;其中13例较大病灶行经皮穿刺活检,14例发现肾上腺不肿块直接手术切除,10例行新技术介入治疗,5例双侧较大病灶均原有恶性肿瘤病史全身多处转移而放弃手术。

1.2方法

采用GE公司生产的BrightSpeed64排螺旋CT和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纳米256层CT机型扫描所有患者,42例患者均行MSCT平扫,发现病变后再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层厚5mm,层距5mm,螺距1.0,重建层厚1.25mm,扫描范围从肝顶至右侧肾下极水平。双期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碘海醇(非离子型造影剂)80~90mL,流速3.0mL/s,注射后25~100s进行扫描。后处理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由2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生分析病变的MSCT征象,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密度、边缘、有无钙化、坏死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等;测量病变平扫及强化后的CT值。对比分析病变各期数据,收集资料。

2结果

2.1临床表现

42例患者中多数为单侧肾上腺区占位,所有患者中仅6例表现为背部不适、胀痛,4例扪及包块,其余无明显与肾上腺病变有关的症状。

2.2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

CT平扫发现单侧(图1)或双侧(图2、图3)肾上腺区实性肿块,大小不一,最大直径约1.0~7.8cm,平均约3.0cm,小于3cm病灶多呈类圆形,较大病灶为不规则形,其中类圆形或卵圆形31例,边缘清楚,内密度均匀;不规则形11例,边缘欠清,内密度欠均匀,较大病灶(直径大于3cm)内见低密度坏死伴周围组织侵犯。双期增强扫描,多数较小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60HU),较大病灶边缘强化,内轻度不均匀强化(强化幅度小于20HU),坏死区强化不明显,极少数病灶无明显强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肾上腺转移瘤强化特点差别不大。

3讨论

肾上腺作为恶性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其发生率仅次于肝、肺、骨骼[3],其中肺癌、乳腺癌多向肾上腺转移[4]。该组中16例肺癌肾上腺转移,于文献报道相符。肾上腺是有皮质、髓质和少数基质组成,分泌多种激素,肾上腺肿瘤因不具备其细胞功能,因此绝大多数表现为无功能肿瘤[5],极少数患者由于肿瘤破坏双侧肾上腺腺体严重而导致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因肾上腺转移瘤多为血行转移,且血供丰富,瘤体生长迅速,原发性肿瘤发现前或稍后就已经肾上腺转移;文献报道发现肺癌到发现肾上腺转移平均时间间隔为(11±0.5)月[6];该组11例肺癌术前3例发现肾上腺区转移,术后1年例行复查,6例发现肾上腺区转移(双侧肾上腺转移2例),另2例2年后伴肾上腺转移,平均时间间隔为(11±0.6)月,与文献报道接近。因此对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极好全身转移的肿瘤应术前行肾上腺区影像学检查。

MSCT具有扫描层厚薄,具备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功能,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毗邻关系等;肾上腺转移瘤在CT上表现有下特点:(1)平扫双侧或单侧肾上腺区结节或肿块,边缘清楚;多数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2)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双侧肾上腺区同时发生时肿块往往大小不同;(3)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内密度不均匀,肿块呈实性膨胀性生长,生长速度较快;(4)较大肿瘤易侵犯周围组织结构。

肾上腺转移瘤术前应与以下病变鉴别:(1)原发性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多见单侧发生,形态较小,多数生长缓慢,病灶内密度均匀,极少伴的出血、坏死,增强扫描转移瘤强化幅度大于腺瘤。(2)嗜铬细胞瘤:多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较大病灶,边缘光滑,密度不均匀,增强CT扫描不均匀强化,肿瘤生长缓慢,内可见囊变坏死,患者多有高血压表现,而转移瘤多无症状。(3)肾上腺皮质癌:少见,多男性发病,多有腹痛、腹部包块及库欣综合征等,单纯在CT上与肾上腺转移瘤较难鉴别,更多依靠实验室检查;一般认为肾上腺转移瘤极少发生钙化,常双侧发病。(4)肾上腺结核:肾上腺区内见低密度病变,增强扫描环状或不规则强化,往往病灶区伴钙化,患者多有全身器官结核病史。

不同类型的肾上腺转移瘤在治疗上除传统的手术及术后辅以放化疗外,目前有多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如CT及B超导引下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直线加速器外照射等方法;该院对26肾上腺转移患者,行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治疗,腰疼症状缓解率96.1%,转移灶发应率76.9%,略高与文献报道数据,文献中分别是93.3%和73%[7]。新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缓解了诸多病痛,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原发性肾上腺转移瘤是常见肾上腺肿瘤之一,诊断需结合临床及CT表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能明显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LimKJ,ChoiCS,YoonDY,etal.Computer-aideddiagnosisforthed-Ifferentiationofmalignanlfrombenignthyroidnodulesonultr-asonography[J].AcadRadiol,2008,15(7):853-858.

[2]VauhanED,BlumenfeldJD.Theadrenal.in:WalshPC,ReticAB,VaughanED,etal.eds.Campell’surology[M].7thed.Philadelphia:Sauners,1998:2933-2934.

[3]吕珂,姜玉新,张缙熙,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2003,12(5):682-684.

[4]张春梅,吴长君,张雪菊,等.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683-685.

[5]KorobkinM,BrodeurFJ,FrancisIR,etal.DelayedenhancedCTford-Ifferentitionofbenignfrommalignantadrenalmasses[J].Radiology,1996,200(3):737-742.

[6]傅先水,张武,王金锐,等.甲状腺超声诊断常见误区[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5(1):152-163.

[7]KimSH,BrennanMF,RussoP,etal.Theroleofsurgeryinthetreate-mentofclinicallyisolatedadrenalmetastasis[J].Cancer,1998(82):3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