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谈县级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蓝肖雄

南宁市横县文化馆广西壮族自治区530300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就发声训练而言,要让学生发出正确的声音,就要引导他们完成几十块肌肉的精确配合。同时,人们内部各器官的运动状况看不见摸不着,教师调控学生声音的传统方式是主要依靠听觉。这无疑对教师的耳朵和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状,我们大多数普通的声乐教师又很难具备象声乐名家那样精确无误、洞悉入微的耳朵,因此难免有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之感。为了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尽量减少声乐教学的失误,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很有必要利用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声乐教学的手段,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以便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扬长避短的教学目的。

在县级现行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把它概括为三点:一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三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要想让学生得心应手的运用自己本身这个嗓音来表现音乐,就必须对自己本身的发声器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声乐教学就是运用教师的感官来研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特点,以便进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教学实践。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他具备了各种知识和能力,那么他就基本上具备了教学的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具体分析和阐述,并且进行具体的解决:

一、呼吸:这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的问题,呼吸不练不行,练不对了也不行,气息运用是声乐学习中最基础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多练习呼吸的状态,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来体会正确的呼吸状态,然后再把这种状态用到演唱中。

二、喉咙:喉咙的问题有很多,如喉音、抖声、喉头上提、喉咙肌肉拉紧等:

(1)喉音表现为声音紧而不放松,僵硬,上下共鸣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缺乏音色的变化。喉音的形成是过分的追求音量等表面的东西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要多练习吸气,打开喉咙,控制好喉咽腔的空间体积,多做高位置母音的练习并以韵母“ang”“eng”带动其他母音,首先练好中声区。多做哼鸣练习和速度稍快的练声曲。这里还要说明的是特意的练习打开喉咙是很有害的,喉咙是否打开与所咬的字有关系,这个字该打开多大就是多大,不存在特意打开多大的问题,所以开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自然的朗诵来解决的。

(2)抖声的表现为声音无规则的抖动。它是由于喉头抖动不稳定,气息不流动导致的各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失控状态而产生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稳定喉头位置,多做单音直声的发音练习。

(3)喉头上提表现为声音挤、紧,喉音较重,唱高音时感到困难,主要也是由于喉头上提而造成的。多进行吸气练习,胸部放松,两肩松弛,利用“u”母音的发声练习,边吹气边发声久而久之就可以得到改善。

音调及音高偏低:这是由于气息缺乏流动感,呼吸的支点过高,气息不到位,并且缺乏严格的音准概念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注意气息的下沉,加强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多进行由弱渐强的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及起音的重要性,增加自信心。

三、鼻音:表现为气息不通畅,声音闷在鼻子里,缺少透亮的共鸣色彩。它是由软腭的提开阻塞了通向鼻腔的气流而产生的。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经过控制产生的共鸣效果。首先要从概念及音响效果上区别开鼻音与鼻腔共鸣。练习时注意软腭的状态,在发声过程中,软腭要自然的提起,就好像打哈欠一样的状态,可以多做打喷嚏的练习来体会。要充分的打开鼻腔,使气息顺利通过。发声时多做“江”、“阳”辄和“精”、“英”辄的练习和顿音、跳音的练习,暂停练习闭口哼鸣。

声音发散、漏气的现象是口劲张开太大,使口腔肌肉僵硬,口腔后部处于不自然的状态而产生的声音不集中,缺乏力度和亮度,没有表现力的问题。纠正方法主要在于口腔的放松,口腔要自然打开,使声波集中在硬鄂处,声音集中在眉心处,切记不要盲目的追求音量。口腔打开时,口形也要竖着张开,声音从眉心处投射出去,而不是直接从口中散射出去。

声音后倒指发声时声音出不来,传不远,没有穿透力,声音空虚吐字不清,高音费力,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过分的提升软腭,口腔后部打开过大都会造成这个问题。发声时必须积极的运用口咽腔,控制气息的冲击力度。多练习声母“a”、“n”、“l”、“j”、“x”等加以改善。

吐字不清:演唱字音含糊不清,缺乏力度。它是由于声母发声动作的位置不佳,唇、齿、舌在咬字时的状态不积极而形成的,另外喉咙、口腔的打开度太大也会影响到咬字。纠正时,口齿要着力,舌头的动作要积极灵敏,并且在演唱时要结合歌曲的特点。

结语:声音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仅仅拥有好的声音是不够的,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最好的办法是用音乐的情感带动方法,真实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就可以解决歌唱中的很多问题。用内在的情感带动声音,是声音与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