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更需“神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身入”更需“神入”

许善平

——有效课堂巡视的思考

许善平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264300

在以往的听课过程中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安排学生自学或者小组讨论后便开始了课堂巡视,巡视行为因人而异。有的教师穿梭于学生之间,走马观花,只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有的教师象征性地侧身看看、听听,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给任何指导;有的教师“巡而不视”,毫无目的地不停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闻不问;有的教师“视而不巡”,大部分时间不离开讲台,总认为学生训练时教师可以随便一些,存在很大的巡视盲区。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身入”而不“神入”的课堂巡视行为。

教师课堂巡视时往往是“掌控时间者多,发现问题者少”“无意巡视者多,有意巡视者少”“随意巡视者多,精心设计者少”。“身入”而不“神入”的课堂巡视行为,究其原因是执教者的师本教学观和对课堂巡视功能的忽视,以及对课堂巡视策略的缺失。真正做到“巡”到实处、“视”出效果,就要重视有效巡视的重要性,运用“四个关注”的巡视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巡视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一、重新认识有效巡视的重要性

教师的巡视是为了更好地“深入”学生,拿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进行课堂巡视的功能主要有三点:检查督促,培养习惯;帮助指导,培优补差;捕捉信息,掌握学情,优化教学。好的课堂巡视完全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增长点。当今,随着导学案的广泛使用,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时有效的课堂巡视就像一根纽带,不仅能很好地沟通师生间的感情,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帮助教师捕捉和筛选课堂中生成的课程资源,灵活调整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把课堂巡视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进行精心预设,有目的地关注课堂巡视的内容,有意识地把握课堂巡视的时机,做到有效巡视。

二、“四个关注”的巡视策略

1.关注学生态度习惯。课堂需要浓厚的学习态度与气氛,课堂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但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中消极应付,不思考问题,不参与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巡视的时机单独提醒他们,这样既不耽误集体学习时间,又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及时转变学习态度,逐步养成专心听讲、认真练习的学习习惯。同样,当巡视时发现好的学习典型,教师也应予以即时的表扬和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这样,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教学秩序井然。

2.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方法的不正确而影响学习效率。作为教师,除了进行集体指导外,对个别学生存在的各种学习方法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巡视的机会予以针对性的纠正。比如,在课堂巡视中,教师要经常注意停在某个学生身边,留意一下他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个别学生没有掌握良好记忆的方法,记忆历史事件总是从头读到尾,再连续重复几遍,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很差。这时教师就应当给其示范,教他找关键词、分要点等有效的记忆方法。还有的学生书写的错别字很多,教师在巡视时应当提醒他们多动笔进行书写。这样,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经过指导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会有改进,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3.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一个班级总有优等生和学困生,有的教师在课堂巡视时会不由自主地走到优秀学生面前,会对他们格外关注;还有些教师则习惯站在那些学困生面前,时刻盯着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巡视,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不信任,同时也会让另一部分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不够重视。另外,这种巡视让教师只看到了一部分学生的情况,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代表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该面向全体,全面掌握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在巡视的时候走到学困生身边,了解他们存在的疑问,当面进行辅导;要求教师和他们说几句鼓励的话。这样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困生喜欢教师、喜欢这门学科,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走上良性循环之路。同时,教师还应走到优秀生面前,了解优秀生对自学重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适当增加学习任务,提高学习难度,提升优秀学生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巡视中培优辅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基础好的“吃得饱”,让基础差的“吃得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4.关注课程资源生成。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问题或特殊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带上一双慧眼,通过课堂巡视,准确、全面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并根据情况,灵活地进行调节和控制。如在学习“萨拉热窝事件”时,教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行为?在课堂巡视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凶手的行为出于维护民族利益,值得学习”的观点,个别学生也提出了“凶手的行为引发了一场大战,不值得效仿”的观点。显然,学生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不明确。这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据此组织讨论,使这一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有效的课堂巡视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指导学生学习、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巡视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但要“身入”更需“神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巡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