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浅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周荣芳

阆中师范学校四川南充637499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中职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为根据,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培养能适应未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期冀推进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根据,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

中职学校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学校因为资金等原因,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如场地小、器材短缺等,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2.生源素质差异性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他们在初中接受的体育教育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已经养成了不同的体育习惯,导致个体差异较大,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中职学校受专业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计算机专业男生较多而女生只有几个,财会专业则女生较多男生则寥寥无几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

3.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4.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5.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等方面能力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理论基础、考勤情况等几项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1.体育课教学改革理论依据。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完善体格;掌握体育与健康保健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是遵循体育教学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陕西省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贯彻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健身能力增强和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课程体系。

①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原则:

第一,加强基础型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因资金等原因,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导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这一基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地说就是处理好教材纵横联系,既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力用的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

第四,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与他们这一阶段身心特点是一致的。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可以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其中从学生进校就开始实施选项课。体育选项课的选项方法是:给学生发选项课程调查表,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田径等多个项目中选出学生爱好、兴趣较集中的几个项目确定为本学期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运动技术基础,按照自愿原则,在所开选项课中任选一项,开学第一次可直接进入选项课。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各单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各选项课中所选专项理论的教学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一般集中教学不超过2个学时。其余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集体考试,另外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③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体育课程既包括专项技能、考勤和课外活动三部分,根据各选项课的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项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考勤和课外活动考核由各选项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①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

形成以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等为主线,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等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结合各项目不同的运动方法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形成教学内容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又形成教学主题内容上的存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②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固定呆板的组合,体现教师的特长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由“教授型”向“学习指导型”过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桂铃“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体育学刊,2004,11。

[3]陈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M].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4]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