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示量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非标示量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廖丽梅陈素君田桂敏王艳清

廖丽梅陈素君田桂敏王艳清(清远市中心血站广东清远511518)

【摘要】目的分析非标示量血液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浪费,减少献血者不愉快的献血经历,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对非标示量的血液按年份、原因及献血类型进行统计。结果非标示量按年份统计呈增高趋势;非标量血液产生的原因献血反应占58.13%,血管细小占21.95%,穿刺技术占18.67%,其它原因占1.22%。结论做好献血宣传,让献血者全面了解献血知识,提高穿刺技术,提供良好的献血环境和服务,是减少非标示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献血非标示量报废献血反应

《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采集非标示量血液是难免的。非标示量献血一方面会造成血液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影响献血者继续献血的意愿。不利于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非标示量血液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非标示量血液的发生,尽可能的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同时有利于献血者的保留。

1资料与方法

1.1统计资料2007年—2011年连续5年采集的不符合GB1846—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采血量少于200ml的全血,均视作非标示量。对492袋非标示量血液均做报废处理。其中:2007年88袋;2008年89袋;2009年94袋;2010年96袋;2011年125袋。

1.2方法2007年—2011年参加献血的83230人,严格按照GB1846—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献血前检查。献血者自愿选择200—400ml献血量,采血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一次性采血袋(费森尤斯卡比(广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山东威高医用高分子有限责任公司)采血。

2结果

不同年份非标示量血液报废情况见表1;非标示量献血的原因见表2;不同献血类型产生非标量情况见表3。

3讨论

表1显示我站近两年非标示量血液有上升趋势,与我站近两年采血护士流动性大,新员工开始上岗后,采血技术不熟练,造成了非标示量。表2显示发生献血反应和血流不畅引起的非标示量比例较多,主要原因是献血者自身的原因。引起献血反应和血流不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献血者的心理因素[1]。神经型较脆弱、心理适应能力差的献血者,献血时因目睹大号针头刺入身体而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加上穿刺时对局部刺激产生疼痛等,采血过程中由于高度紧张及疼痛刺激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从而引起血管收缩,静脉塌陷,血流自然减慢[2]。另外献血者的空腹、疲劳、熬夜献血也易导致献血反应和血流减慢的发生。首先要做好献血者心理护理,采取分散注意力、稳定情绪为主,热情主动的为献血者服务,多与献血者交谈,对献血者巧妙、恰当地运用暗示性的语言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其次要提高专业技能,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采血人员平时加强技术练兵,采血时认真选择血管,操作要稳、准、轻、快,以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来消除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采血过程中细致观察血流情况,及时处理出现问题,增加献血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加强献血前的咨询,献血者献血前做好心理准备,空腹、疲劳、熬夜应延期献血。天冷时,饮用热水,局部血管也可以加热、拍打,使血管充盈,减少献血反应和血流不畅的发生,有效减少采血非标示量血液的产生。表3显示单位集体献血的非标示量血液数量明显高于个人自愿献血。在单位集体献血中,献血反应明显增加。因为大部分献血者是首次献血,由于缺乏血液生理知识,认为献血会影响健康,会感染疾病等思想顾虑。在采血过程中恐慌及消极情绪占多数。另外单位集体献血,献血人数多,献血者等候时间长,采血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声音嘈杂,空气污浊。加上工作人员工作负荷加大,忽略了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降低了献血服务质量,也间接影响献血者的情绪。造成了献血反应或血流不畅。

非标示量意味着献血者不愉快的献血经历。既浪费了血液资源又不利于献血者的保留。血站应(1)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普及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2)稳定采血护士队伍,减少护士流动性,有利于减少非标示量,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3)改善献血条件,献血现场提供一些书报、播放轻音乐、电视来舒缓献血者情绪。创造一个安静、优美、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素质,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医护人员要和蔼可亲,加强沟通和心理疏导,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4)充分发挥献血志工队的作用,协助维持献血现场秩序,对献血者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减缓献血者的紧张情绪,促进献血者与工作人员的沟通,良好的沟通使献血者充分理解并主动配合献血工作,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等候时间,减少献血反应和血流不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红峰.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88

[2]周燕等.对采血中血流不畅问题的剖析及对策.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6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