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院患儿之心理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住院患儿之心理疗法

朱明存

朱明存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将生病住院与惩罚、罪恶、自责联想在一起,容易夸大事实,掺杂个人想象,缺乏条理性、准确性。根据皮亚杰(JeanPiager)的小儿认知发展理论(theoryofcognitivedevelopment),儿童到了7岁左右,对抽象事物才能慢慢地了解。因此患儿很难理解为什么来医院接受如此痛苦的治疗及限制。此时,恰当的心理支持或者心里干预,可帮助他们很好的应对这种困境,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其身心的影响。至于住院患儿的心理干预方式可有安慰性、劝说性、积极暗示、指令性、鼓励性心理干预。

【关键词】住院;患儿;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19-02

儿童住院时,由于年龄、病种、病情、住院时间的长短及个人的特点不同,因而对住院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疾病的痛苦,消除或减轻情绪上的焦虑,使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照顾。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童对疾病的认识,主要的压力来源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这样才能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促使患儿身心早日康复[1]。

1.各年龄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1.1婴儿期

婴儿住院时,满足其生理需要为首要措施,但婴儿在出生第6个月后,对母亲或抚养者的依恋性越来越强。对医院的主要反应是分离性焦虑,即婴儿与其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可有哭闹不止、寻找父母、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亦可有抑郁、退缩等表现。

护理要点:

①尽量减少患儿与父母的分离,尽可能做到有固定的护士与患儿多接触,呼唤其乳名,与其进行全面护理,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

②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尤其要给患儿舒适的接触,如怀抱、抚摸等。

③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颜色、声音等感知觉的刺激。使此期患儿在护理中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和感觉上的刺激,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④保持与患儿父母的密切联系,做父母与患儿之间的桥梁。

1.2幼儿及学龄前期

其具体表现分为3个阶段:

1.2.1反抗(protest):表现为哭闹,采用打、踢、跑等行为,从而出现连续呼喊妈妈,拒绝护理,拳打脚踢,企图逃跑去找父母,拒绝他人的劝阻、照顾;

1.2.2失望(despair):随着父母不在身边的时间增长,患儿将明显地表现出悲哀、压抑,面带愁容,没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部分患儿出现退化现象,即患儿倒退出现过去发展阶段的行为,如吸吮手指和紧抱玩具不放等过度依赖等。当父母来探视时表现哭泣,以安慰自己。

1.2.3否认(denial):随着患儿住院时间长,即可进入此阶段。即把父母的思念压抑下来,克制自己的情感,不再抑郁,假装对周围的一切有较大的兴趣,假装乐意和其他人接触,表现得很愉快;以满不在乎的态度对待父母来院探望或离去,出现此期反应的患儿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护理措要点:

(l)鼓励父母陪伴及照顾患儿,尽量固定护士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护理,加强关心爱护,使其得到母爱的替代。

(2)尽可能满足幼儿住院前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允许患儿留下心爱的玩具、物品和一些能引起回忆的东西如照片、故事书、录音带,并耐心讲解医院内的生活安排及介绍周围环境,使其对陌生环境有所了解,减少焦虑情绪。

(3)了解患儿惯用的词汇及表达需要和要求的特殊方式,采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多与患儿交谈,以保持患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达到相互理解。

1.3学龄期

学龄儿童已进入学校学习,接触范围扩大,学校生活在他们心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因住院而与学校及同学分离,出现的心理反应为:

(1)感到孤独,并担心学业落后于别人。

(2)忧虑自己会变成残废或死亡。

(3)因怕羞对体格检查不能很好配合,不愿意回答个人卫生方面的问题。

1.4疑虑会受到惩罚,因治疗需要而对其身体活动所作的一些限制,解释为对自己的处罚,内心不服,但假装百依百顺。不愿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以示自己成熟,有可能隐瞒或否认自己的症状。

1.5怕生疏环境、怕医生、怕治疗等。

护理要点:

(1)根据患儿的需要,并以患儿能理解的语言,提供有关疾病及住院的知识,解除患儿的疑虑,取得患儿的信任,密切护士与患儿的关系,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保证患儿的安全,必要时可有一些灵活性,以减轻患儿的压力。创造条件使患儿有活动的机会。

(3)进行体格检查及各种操作时,需照顾到患儿的自尊心。

(4)对患儿可以简要讲解疾病的知识,治疗的必要性及方式。

(5)与患儿及其家属共同计划一日生活安排,组织患儿适当地看书、做作业、绘画及开展游戏活动,把患儿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到正确方向[2]。

(6)鼓励患儿与同伴、同学联络,允许他们来院探视,交流学习进展情况,根据病情帮助患儿继续学习。

1.4青春期

青春期少年的个性基本形成,住院后常常不愿意受医护过多的干涉,心理适应能力加强但情绪容易波动,也易出现日常生活被打乱的问题。

护理要点:

运用沟通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儿的信任感及安全感,根据病情,与患儿及家属共同制定时间表,安排治疗、学习、锻炼、娱乐活动等。

住院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对小儿的心理和身体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致使小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减低,因此采取各种治疗措施及干预措施,尽量缩短小儿对医院的适应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其身心的影响,进而更早、更好的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参考文献】

[1]崔炎.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5月,第四版,第29页.

[2]罗小茜.住院患儿分离性焦虑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年6月23日-2014,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