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

朱宝华

朱宝华(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00)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100-01

【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有研究显示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测定联合实时超声是最精确、最经济的肝细胞性肝癌的筛查方法。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癌最常用和有效的手段,它简便经济、无创、易重复、灵敏度高,是普查和随访的首选方法。CT可检出1cm以上的小肝癌,其准确性在90%之上,薄层扫描能检出<1cm的病灶。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诊断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新发病例50余万,近30万例在中国,约占55%。就肿瘤死亡率而言,肝癌在全球男性肿瘤死亡率中占第3位,女性中占第5位。而我国的肝癌死亡率,据1998年报道,居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在农村仅次于胃癌,在城市仅次于肺癌。肝癌预后较差,一旦出现症状,多为晚期,手术根治的可能性小,自然生存期一般仅为半年左右,但小肝癌(直径<5cm的肝癌)手术的切除率几乎100%,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1高危人群

美国NIHl988年肝细胞肝癌大会定义的高危人群为:HBSAg或HCV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儿童期即罹患HBV或HCV;前三项为男性者危险性更高。由于在我国肝癌(HCC)与hBV关系密切,约90%的HCC患者曾经或正在罹患乙肝,84.6%HCC与肝硬化并存,因此,我国的高危人群标准是:有肝炎病史5年以上,或已知HBSAg阳性,年龄35~40岁以上,65岁以下。此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检查。

2早期发现的方法

有研究显示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测定联合实时超声是最精确、最经济的肝细胞性肝癌的筛查方法。

(1)AFP的测定:对原发性肝癌有相对的特异性,是目前发现早期肝癌的简便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临床上广泛开展AFP测定诊断肝癌,并将其用于肝癌普查,从而发现了一大批早期原发性肝癌病例。但由于非癌性肝病和其他疾病,如妊娠、活动性肝病、胚胎癌、消化道恶性肿瘤等,亦可有AFP增高而出现假阳性,临床上需注意鉴别。一般而言,非癌性肝病的AFP多在200μg/L以下,且为一过性,而肝癌则多在200μg/L以上,并多有上升趋势,因而可通过动态观察并结合超声检查鉴别。另外,肝细胞癌和良性活动性肝病的AFP虽然在蛋白分子结构上大致相同,但在糖链结构上有所不同,可通过检测AFP分子异质体对外源性凝集素所表现不同的亲和性进行鉴别。AFP异质体在诊断困难的低浓度AFP的小肝癌中阳性率达62.5%,且不受AFP>400μg/L标准的限制。近年来,有报道使用AFP单克隆抗体(AFPMCAb)来识别不同组织或疾病来源的AFP,以期早期诊断肝癌,或与其他分泌AFP肿瘤、良性肝病相鉴别。

(2)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癌最常用和有效的手段,它简便经济、无创、易重复、灵敏度高,是普查和随访的首选方法。普通B超可查出1~2cm的低回声占位病变,准确性达95%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使对直径0.5~1.0cm的微小肝癌的诊断率有很大提高,而且可显示血流方向、血管分布、鉴别血管种类,有助于原发性肝癌与血管瘤、继发性肝癌等的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剂和造影增强超声技术的发展,使通过超声扫查显示实质组织的微血管结构、动态观察肿块显影情况成为可能,与增强CT和增强MRI相类似,而且有经济、耐受性好和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可用于肝脏肿块的鉴别诊断,消融后治疗效果评估,特别适用于对增强CT和增强MRI有禁忌,或上述检查不能确诊而需进行肿瘤随访者。目前常用的肝脏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一种外壳为磷脂、内包裹六氟化硫的微泡结构,此前也曾有Levovist的使用。有报道称经肝动脉导管注入Levovist,对<1cm多血管型肝癌结节的检出率达67%,高于常规CT。

(3)其他检查手段血清学指标:近来有报道在一项1520例患者的筛查中发现了99例肝细胞性肝癌,AFP阳性率为80%(79例),而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阳性率为99%(98例),但slL-2R是否可作为肝细胞性肝癌早期发现的新指标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异常凝血酶原(DCP)、α-L-岩藻糖苷酶(AFU)、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清铁蛋白、血清维生素B12结合力、肝组织锌等也相继被用来早期检测肝细胞性肝癌。AFP、γ-GT和DCP对肝癌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相互弥补,提高阳性率,减少假阳性。其他检测对肝癌的特异性不高,可作为AFP阴性病例的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CT可检出1cm以上的小肝癌,其准确性在90%之上,薄层扫描能检出<1cm的病灶。CT血管造影:将CT和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1cm的病灶检出率可达80%以上,检出的最小直径为4mm,是目前检测小肝癌最敏感的方法。碘油CT:碘油经肝动脉注入后在肝癌病灶内沉积,CT值明显升高,即使数毫米的病灶也可被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螺旋CT:采用连续扫描和容积采样,一次屏气(20s)即可完成整个肝脏的扫描,可避免漏检和呼吸运动的伪影问题,敏感性接近CT血管造影,且无创伤性,是目前检测小肝癌最理想的方法。

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显像(MRI)、肝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等等,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臻玉,区全锐.肝癌患者肝内微小静脉浸润的预后及临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6):415-418.

[2]于尔辛,刘鲁明,宋明志,等.全肝移动条野放射结合中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2,14(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