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中药剂型对临床治疗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90例中药剂型对临床治疗影响

那雪连

黑龙江省森工总(红十字)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中药剂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剂型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主要采用溶液剂剂型,对照组主要采用混悬剂剂型,比较给药后两组的临床效果、药效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效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恶心、皮疹、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中药剂型对药物吸收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临床疗效,溶液剂剂型中药的吸收效果要明显优于混悬剂剂型中药,且其药物副作用少,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剂型;临床治疗;影响。

InfluenceofTCMdosageformonclinicaltreatmentin90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differentTCMdosageformsonclinicaltreatment.Methods:fromJanuary2017toJanuary2018,90patientsreceiv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theobjectsofthisstudy.Accordingtothedifferentdosageforms,they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45patientsineach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mainlyusedsolutionagentdosageform,andthecontrolgroupmainlyusedsuspensionagentdosageform,tocomparetheclinicaleffect,efficacymaintenancetimeandadversereactionsofthetwogroupsafteradministration.Results:theclinicaleffectiverat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urationofefficacywassignificantlylong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suchasnausea,rash,vomiting,diarrheaandliverfunctiondamage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differentdosageform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veadirectimpactondrugabsorption,whichfurtheraffectstheclinicalefficacy.Theabsorption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solutionformi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Chinesemedicineinsuspensionform,anditsdrugsideeffectsareless,whichcanbepromotedandappliedinclinicaltreatment.

Keywords:TCMdosageform;Clinicaltreatment;Impact.

前言:在病人去看病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治疗的大方向,其中分别是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种。人们选择西医治疗的主要原因是见效快,针对明显病症可以迅速解决,如遇到外伤或者对于体内由于病变而产生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加以解决;但西医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说抗生素的使用,会使患者体内形成抗体,还有由于西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从而不良反应产生几率很大,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屡次发生。人们现在选择中医治疗的越来越多,中医治疗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1]。中医治疗注重标本兼治,不仅为了治疗患者的病痛,同时要考虑患者自身的感受,少受病痛之苦和不良反应的折磨。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药剂类型对人们同一病症的治疗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本文通过选取9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对溶液剂剂型中药和混悬剂剂型中药进行对比实验,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剂型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7.73±9.25)岁,其中慢性病25例,急性病2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8.02±9.18)岁,其中慢性病26例,急性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混悬剂治疗,针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溶液剂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对其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药物的作用时间、临床效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等,此外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缓解且自觉不适减轻即为有效,对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进行统计。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药效维持时间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4.44%(3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药效维持时间(9.02±1.03)h长于对照组的(6.25±1.1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在临床针对于药物剂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一种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炮制手法做成多种不同的制剂,但是其主要成分相同,而不同制剂可能对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2]。《神农本草经》序列中载有:“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因此部分制剂在患者使用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发挥治疗的作用,此时患者的病情不仅得不到干预,还可能使得患者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使得患者伴随多种不适感觉。一般而言,临床药物对于患者起到的作用和药物吸收量存在一定关系,其血药浓度上升后多数对于患者的治疗作用较好,但是患者对于药物的吸收量却和药物本身释放的有效成分多少存在关系,金代李杲说:“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这充分说明药物的剂型和临床效果存在密切关系,目前临床中药使用最常见的剂型就是熬至的溶液剂,其次就是中药的混悬剂,一般而言溶液使用的过程中,药物以单独的分子结构存在于溶液中,此时患者服用后能够较快的对其进行吸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裂解或反应等。而混悬剂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体需要通过胃液等介质将其进行溶解,待到溶解为液体状态时再行吸收,此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会出现一定下降,对于患者的作用则不甚明显,而吸收不佳等现象则很难排除,就很有可能对患者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现象,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效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恶心、皮疹、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剂型与临床治疗效果是相关的。进一步说明,即使中药药剂成分相同,但由于药剂呈现状态的不同,因而产生的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对于治疗效果不同的药剂,在临床应用时,用途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药剂都可以使用溶液剂剂型来进行治疗,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稍微使用不慎就会引起医疗事故,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在不断的研究中,无数实验的表明,生物利用度是目前衡量制剂疗效的重要指标和因素[3]。生物对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展现主要取决于对药物主要成分的吸收利用度。但由于不同剂型的药物的药径是不同的,因此吸收利用度也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中药剂型对临床疗效影响观察发现,其不同剂型虽然都能够对患者产生一定效果,但是治疗有效率却存在一定差异,本次研究可见中药溶液剂相比混悬剂而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以期通过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洋西.临床中药剂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1):162.

[2]杜玲燕.中药剂型对临床疗效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189.

[3]隋文林.中药剂型对临床疗效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