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冲突背景下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医患冲突背景下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

姜曼玉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137)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演化得越来越激烈,医患恶性事件频发。探究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下降的原因,除外医疗体制带来的客观矛盾,医务工作者人文关怀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问题,体现出我国医学高校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重视、滞后等问题。

【关键词】医患冲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348-02

我国医学高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力量薄弱等问题,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缓解医患冲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1.1医学高校盲目追求功利,人文类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医学高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的现象。在医学院校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中,教学计划中医学专业课占据绝对优势。人文学科课程相对匮乏,且大部分被安排在大一、大二,并且部分还是选修课。人文社会类课程在开设课程的指导思想上带有一定片面性,只强调其政治教育和导向功能,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医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学科力量薄弱,在医学教育中被边缘化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也逐渐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重要。然而,医学院校不同于综合性院校,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从事人文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学科力量薄弱,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计划,并不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没有体现出社会对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需求。

1.3医学生普遍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观缺乏热情

医学生本身对于人文素养的不重视也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些问题。医学院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学科投入的薄弱首先使得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一个消极的态度;其次,人文素质在医生日常的工作中所起到的思想意识上积极的作用是非明显且需要一个较长的蓄积期才能体现,致使医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缺乏热情;最后,目前尖锐的医患矛盾对于医生以及医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观能动性并非加强的目的性促进作用,而是严重影响着其心理状态,从而投入自我人文素质培养的精力更加匮乏。

2.解决对策

2.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从校方角度来看,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三位一体”的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独立人格、能自主思考和探索的人才。[1]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在观念上发生转变,才能切实提高医学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为从事医学研究人文教育的教师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从医学生角度来讲,要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使之自觉地接受引导。

2.2构建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提高人文素质课教师教学水平

医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学应该继续发展“两课”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并且能够联系医学教育的特点,将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从课堂的局限走出去,教师更应该保持学生思想形态的引导地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重要。[2]可以不仅仅适当规范教师言行举止,并且将晋职、评聘和提拔任用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进行综合参考。教师队伍构建中,要特别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留在对学生人文素质构建影响最重要的岗位上,并强化督查方式以及力度。[3]

2.3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充分发挥“两课”在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蕴涵有许多潜在而十分宝贵的人文精神的内容,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启发、引导、让医学生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从而奠定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肖爱平,李皓.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2004,05:129-133.

[2]张玉梅.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01:18-19+27.

[3]傅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文教资料,2010,11:176-178

[4]金家贵,夏保京,孙云等.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