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3
/ 2

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探讨

陈超

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220

摘要: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广范围、快速传播,体现出物联网络信息传递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进行研究,在对该技术有所了解后,能明确物联网技术应用特点和优势,促进物联网良好发展,发挥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发展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体系结构

前言:物联网技术是指将现实物体连接到虚拟网络中,能完成智能操控,是科技先进性的标志。感知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已经取得了成熟应用,并能实现对物的良好感知。但实际物联网络使用中,还存在感知技术应用不当的问题,需要注重感知技术改进优化,以便满足物联网络运行要求。

一、物联网信息感知分析

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主要完成信息数据的传输,在数据信息传输中,往往出现数据信息丢失的现象,这时需要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从信息感知技术功能来看,主要体现在收集数据、压缩数据和数据整合。在数据收集环节,能全面采集数据感知节点上的数据信息,在各节点数据汇总后,能提高传递效率,减少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丢失可能性,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质量,通常采用多渠道传输和数据重传等方式,旨在保障数据完整性。对于数据压缩技术来讲,主要是进行大量数据的压缩处理。当全部数据汇集到感知节点上时,将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这就要借助数据压缩技术,采用排序法和管道法,去除冗余信息,提高传输质量和信道资源利用率。而数据整合处理,是指针对不同来源的网络数据信息,提炼其中高价值信息,能减少数据传输量,进而提高传递效率。在数据整合环节,通常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概率统计法。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还要完善现有信息感知技术,实现信息传输效率及质量的提升,以便提高物联网络的运行效果。

二、物联网体系结构分析

在分析物联网体系结构时,可将其看作是一个层次化模型,包括感知识别层、管理服务层、网络构建层及综合应用层,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性能。如感知识别层主要用来识别物体信息,利用传感器技术、标签技术等收集物体信息,并对物体运行状态进行控制。网络构建层主要是数据传输媒介,借助多种网路技术,建立数据信息传输网络,能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实际建立传输网络时,要充分利用现有通信技术,确保信息传递效果较好。管理服务层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物体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而综合应用层则是为不同领域提供网络服务,包括环境监测和运输等,可借助物联网系统,完成实时监测和远程运输管理等。对于物联网构建工程来说,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要在多个技术优化发展的条件下,提高物联网系统构建水平。其中感知识别层是重要的网络系统组成部分,相关技术包括标签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能及时获取物体运行信息,对物体进行智能管控,是信息感知技术不断改进必要性的体现。

图1物联网体系结构示意图

三、信息感知技术的分类

物联网系统中感知技术的应用,能为物联网性能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在进行信息感知技术探究时,可从不同类别的信息感知技术出发,具体分析以状态检测为主的感知技术,以及以物体识别辨识为主的感知技术,以便发挥感知技术应用价值。

(一)以状态监测为核心的感知技术

应用于状态监测的感知技术,可满足某些工作的物联网应用要求,实际应用该技术时,应明确其感知节点组成特点。典型的节点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感知模块,起到感知、收集物理信息的作用,在感知节点作用下,全面采集设备物体运行信息;处理模块,当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递到处理器后,可进行信息处理,并能根据数据应用要求控制节点运行状态;无线通信模块,这一模块的功能为实现与其他节点间的通信,完成数据信息交换工作,确保数据交流传递质量;能量供应模块,该模块能为感知节点输送能量,确保节点正常作业,能满足数据采集要求。在上述模块正常作业下,可发挥信息感知技术在物体状态监测上的作用,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

具体分析用于状态监测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时,应注重在传感器基础上的状态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设备,确保物体运行信息全面采集。人们在感知外界信息时,主要借助听觉、嗅觉和触觉进行的,大量信息传送到大脑中来处理,但是大脑在感知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时还存在较大局限。而传感器设备的使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传感器是一种信息检测设备,能感知和检测数据,之后将采集到的信息转变成其他形式的信息,之后进行信息传输、存储等,确保物联网中数据信息有效利用。在构建物联网络时,可优先选择智能传感器,可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将这类数据信息传递着控制模块,能实现智能家具的远程控制。

(二)以识别辨识为主的感知技术

这类感知技术应用下,能建立相应的识别系统,对物理信息进行有效辨识和识别。系统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部分和网络系统,其中标签技术是用来识别信息的重要依据;读写部分主要是针对标签模块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读写;网络系统在和读写设备连接后,可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整理。在上述系统组成部分共同作用下,能达到识别辨识目的,确保感知技术合理运用。实际建立以识别辨识为目的的物联网感知系统时,应注重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具有自动识别的功能,接收物体反射信号,并利用电磁耦合进行空间中的信息传递,为物体识别提供信息依据,由此可知,在感知系统构建中,有必要注重射频识别技术的使用,是构建物联网感知层主要技术之一。在射频识别标签中,包含大量互用性信息,在网络系统和标签模块作用下,将互用性信息传递至控制系统,根据信息数据进行物体识别,并能实现物体智能管理,切实发挥物联网感知技术在物体识别、管理上的应用价值。射频识别系统中主要包括标签、天线、读写器等部分,在磁场环境中产生射频信号,利用标签将物体信息传送到控制系统,并在读写器作用下,完成信息收集整理,是物体识别辨识的依据。

结论:综上所述,在进行物联网络结构分析时,应注重感知技术在物联网络建设上的重要应用,并在不断改进感知技术的条件下,实现物联网络有效建立。感知技术在提升物联网络运行性能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需要对感知技术特点及发展规律有明确了解,能突出该技术在定位、监测、识别方面的运用优势。

参考文献:

[1]靳晋.探讨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8(13):203+205.

[2]徐霖.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初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0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