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消耗预警管理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物资消耗预警管理办法

黄甜怡

黄甜怡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15

摘要:工程项目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主要的目标。单位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50%-60%,凸显出了材料管理岗位的关键性与重要性。规避材料亏损风险,建立物资消耗预警机制、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使物资管理工作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受控、责权清晰,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明确材料管理目标、;采购材料合格率达99%以上,退货率、毁损率控制在1%以下,采购、使用环保产品,废弃物分类回收。

关键词:物资消耗;预警管理;办法

1职责分工

1.1项目部职责

严格把好进场材料验收关,保证进场材料质量,做好料具的验收、保管、发放、使用等各方面的相关工作;坚持以施工任务书(限额领料单)为中心的现场材料管理制度,做好限额领料的具体工作;加强对施工班组正确使用材料的工作,在其使用过程中监督检查,及时清理,回收利用,达到“工完场清”文明施工的标准,杜绝材料浪费,为材料成本的降低和项目最终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检查督促施工班组正确领用、码放周转材料,及时清理回收,防止土埋、丢失和损坏,给工地造成经济损失;严格按照材料管理的相关要求,整理好内业资料,保证有效资料的收集、及时整理和归档,建立健全材料管理的各种台帐,达到整齐规范。确保贯标体系在材料管理方面的贯彻执行和有效落实。

2现场工作小组职责

2.1现场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生产经理商务经理技术负责人

组员:材料主管材料员仓管员采购员施工员班组长

2.2工作小组工作职责与分工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材料管理工作,组织好项目的材料管理、材料检查、材料成本核算等工作。

生产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依据工程进度情况控制材料的进场使用量。

商务经理:负责项目材料成本的核算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材料使用量与预算进行对比核算,做好项目成本分析,控制项目材料成本。

技术负责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进、应用。

组员:各施工现场的材料主管是现场材料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项目材料管理人员做好材料进场前的准备工作,采购员负责材料采购供应工作;仓管员负责材料进场后做好材料的验收、保管、使用、发放等相关记录工作。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随时监督,防止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现场施工人员做到“工完场清”,随时做好各项检查、考评和抽查的准备工作,确保材料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3物资计划管理

3.1计划分类

物资总需求计划、月度/周、追加需求计划、月度/周、追加采购计划、物资供应物资计划编制

3.2总需用计划

项目开工前30个工作日内,物资总需用计划需根据《项目策划书》、《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预算清单等,由项目商务部门编制,经项目商务经理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物资月度需求计划

每月20日前,项目工程部结合《月进度计划》及现场形象进度,编制《材料月需用计划》,经项目生产经理和商务经理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按集采名录授权权限分别报送至集采执行授权单位备案。

4验收内容

验收准备: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材料技术参数等技术文件、验收计量器具(卷尺、游标卡尺)等,项目部需100%装配地磅以及物资称重计量管理系统,严格监控记录车辆过磅情况。

资料验收:根据采购计划内容核实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材质证明书、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3C认证等)、运输票据、磅单、出库单等是否与实物相符,材料生产厂家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数量验收:采用过磅、点数、检斤、检尺、量方等方式验收,核对随货同行票据、质检报告等是否一致。

质量验收:所有进场物资按前期提供的样品标准进行验收。检查物资的包装是否破损、标识是否完整,规格型号是否与采购计划一致,物资有无变形、破损、发霉等现象,是否符合规范和合同要求。填报《送检通知单》报送技术质量部,并通知监理单位现场见证取样。

5消耗预警管理

5.1计划消耗核查

项目部通过项目例会,对工程的实际进度及物资消耗情况进行100%核查,对比基准计划及物资消耗情况、未完成工作量。

5.2物资消耗预警

预警分级

材料预警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绿色0~60%、蓝色60%~80%、黄色80%~100%、红色100%以上四个级别;项目部对物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若材料消耗达到预警值,如实将材料使用情况上报物资主管部门。

5.2.2预警项目分级管控

5.2.2.1对于蓝色预警项目采取的措施:

1)召开项目例会,分析亏损点,梳理各部门管理薄弱点,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2)核对工程量清单,是否存在漏项、缺项,对总需用计划适时调整,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3)明确分包分供结算计量规则是否与业主方一致。

4)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日常巡检,监督检查是否存在材料浪费,保留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5)约谈各劳务分包商,督促其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浪费。

6)排查供应商进场量是否存在短斤少两现象。

7)校验项目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8)对项目存在的材料消耗情况按月上报,分公司进行备案。

5.2.2.2对于黄色预警项目采取的措施:

1)盘点现场剩余物资,确认未完工程量,进行数据比对。

2)核对是否存在设计变更或非项目原因造成用量的增加。

3)分析是否存在因技术原因产生返工而导致材料用量的增加。

4)针对各分包方材料浪费情况,保留过程证据,结算时一并扣减。

5)根据供应商供货数量、产品质量等情况,协商进行相应审减。

6)检查验收环节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7)检查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是否形成书面反馈资料。

8)对项目存在的管理问题上报分公司备案。

5.2.2.3对于红色预警项目采取的措施:

1)由分公司层级介入,物资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赴项目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必要时派人驻点指导项目施工。

结合盘点、调拨、处置,扣除非实体材料,明确实际消耗量。

核对项目预算量和甲方结算量,是否存在偏差。

从技术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图纸外的材料消耗,并留存依据。

根据现场形象进度,分析各关联材料之间消耗比重是否合理。

6)审查项目材料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违纪,以及是否起到监督检查职责。

7)分析材料超用情况,明确管理责任,制定奖罚措施。

8)总结归纳项目物资控制管理情况,提高物资成本管理意识。

5.2.3预警解除

分供结算后,蓝色、黄色预警自动解除。

结语:

物资管理是一个非常严谨、严格的系统化过程,不仅要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受控、责权清晰,还要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建立有效的物资消耗预警机制是实现一个项目的必要前提。预警机制的运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和相互协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重要体系。本文从职责分工、物资计划管理、消耗预警管理三方面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了物资消耗管理办法,针对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四个级别的材料预警做了详细的阐述。笔者在该管理办法的设计上做得如此之深之细,旨在为企业或者其他机构在物资消耗预警管理上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尹明,朱毅,王立峰.物资供应链实时监控预警机制研究[J].2016(17).《管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