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当前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述当前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马凌鹏

马凌鹏

青海平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海东市810800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这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进而就相关措施提出个人建议,为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影响;困境;建议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内容也日新月异,包含更多的因素与特征,如果管理人员不遵守相关规定、原则,就会导致规划建设工作缺乏方向性、准确性,不利于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甚至会阻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因此,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其管理工作应该遵循具体工作原则,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展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1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1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影响

人口转移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小城镇本身是农村与城市连接的桥梁,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中,会提供给农村人口一定的就业契机,可以让农村就业压力得到减缓,进而提升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时,农村人口转移会反作用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就市场情形来看,农村劳动力相比于城市劳动力要更为廉价,可以让小城镇建设中各个项目的劳动力投入成本得到减少。

1.2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影响

小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如及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浪费等,这些问题如果继续加重就会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动起到阻碍作用,植被、水资源以及土地等资源的浪费情况已经得到了社会重视,对此,我国各地方采用的方法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法,这也促进了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会采用很多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相比于传统机械设备,这些现代化工具对于环境的污染会更小,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会更高。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在小城镇建设时应该紧密结合当地具有的优势,并积极发展小城镇的独立品牌。

1.3小城镇建设对乡镇中小企业的影响

小城镇建设对于乡镇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为我国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廉价农村劳动力,而为了让劳动力能力与素质可以满足小城镇建设的基本要求,乡镇企业会对农村劳动力给予培训;第二,小城镇建设能够为我国乡镇企业提供产品的供应市场与原料,人民生活水平会随着城镇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第三,小城镇建设会带来农村通信事业的发展,可以让农村中小企业对于市场的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信息汇总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为有关于农产品的乡镇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开拓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

1.4小城镇建设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我国很多农村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文化资源。小城镇建设可以让这些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得到开发,如在我国陕西、贵州等地的众多农村都具有红色文化资源,小城镇建设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当地旅游业。而对于一些具有优美风景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将其开发成风景区,并让其和娱乐、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2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困境

2.1缺乏统筹发展战略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的联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其发展战略不足是阻碍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对于不同地区的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加之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会严重影响城镇联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性,甚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无法构建系统、有效的发展战略。另外,部分小城镇在发展中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品位、城镇特色的考虑,导致部分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影响城镇规划假设的质量。很多城镇为了尽快实现建设规划的目标,会吸引高校入驻,但是当进入城市以后,政府并没有通过恰当的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还会降低政府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利于城镇的长久发展。

2.2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机制不完善,是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有一个严峻考验。将城管执法工作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执法机制的管理下,城市中区、县的城管人员仅仅负责对中心城市的管理,而在城市中较为偏僻的小城镇中,依然存在城管岗位缺失的现象,同时存在较多违章建筑、违章经营的现象,严重阻碍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另外,除了城管执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之外,小城镇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样需要完善。目前,相关部门对小城镇中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重视程度较小,无法满足居民对生活的基本需求,进而影响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要完善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机制。

3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措施

3.1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通过上述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困境不难看出,我国整体的乡镇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在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切合地区的发展实际,重视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的共同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是促进小城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乡镇整体的发展实际老看,全面促进产城一体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相关规划与建设的政府部门,要优先对小城镇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编制,编制过程中,重点部分要放在人文性规划与特色性发展方面,突出本土特色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小城镇规划管理的持续性效果提升。

另外,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完善建设,对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发展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基本优化建设内容应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公共交易体系、自来水给排水系统、交通路网等,随着城镇化脚步的不断深入,要求相关建设过程中保证上述设施体系的不断优化,以促进小城镇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城镇化的持续性发展。

3.2完善小城镇管理体系

受到政府系统结构的影响,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受到公安部门、城建监察部门以及市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影响,国家基于此种不利的发展形式,提出了“依法赋予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的调控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之下,需要通过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系。在行政审批的角度来看,政府将一部分的规划建设审批权力下放到县级部门当中,进而建立一种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体系或服务机构,促使相关审批流程与审批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

对于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水准方面来说,城管执法体系水平也会直接影响管理水平,在我国的长春与哈尔滨等城市当中,优先采用了城管执法与环卫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而在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由于建设规模较小,完全可以借鉴此种管理办法,建立综合执法体系,从而显著减少管理人力资源的投入,节约执法资源。

另外,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过程中,采用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效果。基于此种经营模式,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选取专业性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居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促进居民与城镇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以此为基础,小城镇规划建设在管理工作中,制定了恰当、有效的城镇建设规划战略,完善了当前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管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樊红敏,李晨煜.社会学视角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09):1-8.

[2]张雯.小议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J].投资与合作,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