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浅谈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曹慧婷

曹慧婷

(菏泽市实验小学,山东菏泽27400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从语文学习的本质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使用语言这门工具,从而方便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好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合理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使学生理解文意和文章宗旨。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可以运用课件制作,让学生身临其境。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入形式多样展示颐和园长廊的彩画。有人物故事、山水树鸟、花卉翎毛、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二百多幅包袱彩画,这包括文学古著、历史人物传奇、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片段等。学生看后不仅惊叹画的精美与种类繁多,体会到“画中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把握好语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炼,其次还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那种枯燥的讲解、干巴巴的说教、啰里啰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语言,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

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笔者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笔者接着说:“去哪里呢?”说完开始了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

2.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程目标体系下的小学语文课中,很多文章都具有较强的感召力,认真学习后学生的心会被紧紧抓住,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在体验中收获真知。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照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亲眼目睹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秀丽风景后谈一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其用情去感知要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用情去体会、去理解、去学习,这样才会迸射出情感之花。

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要求学生用真情去读,用情去感受阿炳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的艰辛,学习他勇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样学下来的课程不至于枯燥,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自己的理想习作,这样的情才是真的,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再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要求学生带着真情去阅读,当读到小女孩悲惨死去的过程时很多学生会流下悲伤的眼泪。使情在泪中闪现。

四、做游戏、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需要不断的练习。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笔者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

语文知识具有故事性,笔者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如教第二册基础训练与看图说话教学中《迷路的小白兔》,先让学生看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门,提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二幅图画的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笔者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后,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们表演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

总之,只要教师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