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实,稳中求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立足现实,稳中求进

万雅倪

——关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万雅倪甘肃省环县合道初级中学745703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困扰当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顽症”,本人从教近十年,也是深有体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几点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严慈相济,跟查并重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所谓的“后进生”大多是由于过度贪玩、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学习上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无坚定信念和远大奋斗目标所致。故我觉得,教导该类学生时,要严格,亦要慈爱,也即日常生活学习中要严格要求,不留滋养陋习的漏洞,必要时还得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加以约束才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制其养成一些必需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自觉的习惯。但也要关心爱护他们,作为学生,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着被尊重、被关爱等需求。让其沐浴在关爱中,心灵才会焕发活力,继而对他人产生敬畏,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只有严慈相济,才能在稳中求得进步。

二、因材施教,统筹兼顾

正如上述所言,“后进生”也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所好也有所恶的活生生的个体,彰显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只是他们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才落得个“后进”。比如:有些同学总喜欢在课堂上做些与教学无关的小动作,甚至是恶作剧;有的同学由于过于迷恋贪玩,无心学习,不温习旧知,也无意于新知;有的同学则过于骄傲,甚至是轻浮、自负等等,不胜枚举。鉴于上述不同现象的普遍存在,就得考虑因材施教了。

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后进生”虽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自己学不如人或习不如人,但他们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也会在他们身上展现出光辉的一面的。如有的同学虽上课不爱听讲,也不爱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也许他很勤劳,或许很善良等。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利用哪怕是闪现在他们身上的小小“光点”,去鼓动、表扬,并稍做引导,也许他们就会很情愿地接受你的要求,且能自愿地改正存在于自己身上的缺点。另外,走进学生的生活细节也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交谈,在交谈中搜索这些学生的困惑,及时予以开导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支持甚至是号召。也许我们会收获意外,从孩子晶莹的双眸中去分享他们的悲欢离合,让他们觉得你是最可信赖的人,那么你的话他们就最愿听从了,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如我利用教学中关于“烦恼”的话题,就发现有好多同学其实是挺压抑的,父母离异、痛失单双亲、早熟早恋等现象长期困扰着他们的成长,那我们就要俯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忠实的听众(有些事情还得替孩子保密),给予开导,了解思想动向,适时提出希望。有些孩子会因此焕发青春活力,如同换了容颜一般。其实,有些同学生活得并不像诗歌里所写的那样富有诗意,只要我们不厌其烦地给予诱导,他们也是有勇气迈出那艰难的“新一步”的。

四、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鼓励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包括最差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主动采取适当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这就需要教育者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如对成绩不好但劳动积极的学生,在劳动结束时可突出给予表扬;对画画好的学生可请其出黑板报,并对其努力和成就予以肯定和赞美。总之,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在合适的时间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自信心,并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后进生”身上存在一定量的不足之处,大多源自模仿,当然也包括模仿自己的老师。据我观察,“后进生”身上有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言行不一。这让我思考到要改变“后进”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还得我们做好示范才是。这无疑要求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话题似乎又回到了上述“跟查并重”上了。总之,我们往往对“后进生”提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布置诸多任务,并限其改正或检查等。其实,往往我们会忽略在给孩子提要求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提要求,给孩子布置任务的同时也在给我们找下了“活儿”。那么,除非万不得已,你得“守诺”,不然,学生会模仿你不“守信”的样子。其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莫要因为自己的“大意”影响“后进生”的成长,从而“裹”住了自己工作的“双脚”。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仅凭纸上谈兵,其中的奥秘深不可测;“后进生”转化工作同时也是我们教书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影响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中的责任不可能用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我只能说,作为教师,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践行于教育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