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应用

/ 1

舒适护理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应用

周玉兰杨惠洁李倩

周玉兰杨惠洁李倩(泗县人民医院234300)

【关键词】舒适护理阻生牙拔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42-01

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影响而造成牙萌出受阻,不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下颌第三磨牙是口腔门诊最常见的阻生牙,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冠周炎,食物嵌塞,严重者可使相邻正常磨牙发生龋坏,因此从预防的角度,早日拔除可减少很多因其引起的问题。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难度,手术创伤与患者术后反应往往比一般牙大。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感,局部疼痛,头部振痛等不适。为了拔牙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士需做好门诊手术的配合和护理。

舒适护理应用到口腔拔牙患者中,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1],并且得到了最佳治疗和护理疗效[2]。

1舒适护理的概念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以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3]。其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灵魂上达到最舒适状态,以降低患者的不愉快[4]。生理舒适包括病室整洁度,房间内的舒适亮度,适宜的温度,床单位的舒适度。心理舒适:即护士的语言仪表等让患者感到舒适。社会舒适:社会角色的改变。灵魂术士:信仰自由、隐私被保护[5]。

2舒适护理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具体应用

2.1术前护理:

病人入诊室后,接诊护士衣帽整齐,热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语言询问病情,了解病史,特别是老年患者,要询问其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年轻女性要问是否在月经期或妊娠期,确定其是否拔牙。安抚其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满足其心理舒适要求。对患者关心、体贴、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并告之配合方法。告诉患者:“我会在旁边陪伴你”,让患者建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接诊护士准备用物要完备,动作干脆,利索,尽量减少器械的碰撞声,使患者心情放松,减少恐惧感。

2.2术中护理:

根据患牙位置及医生的需求调整座椅,正确摆放病人体位,系好胸巾,带好帽子,调整光源、保持室温18°—22°,保持诊室安静整洁,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使病人生理上达到舒适状态。拔牙时嘱患者不要用口呼吸,如有疼痛或想呕吐时,要举手示意,及时用无菌棉球蘸取口腔内血液,若需要用锤时,用力得当,同时左手托起病人下颌,避免下颌脱位或骨折。并告知病人敲击的声音及感觉以增强生理舒适。及时添加辅料,协助医生止血,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缩短手术时间。对于治疗中的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变化,立即告诉医生停止操作,并迅速放平手术椅,使患者头低或立即躺下,解开衣领,注意保暖,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并用语言,表情,眼神等方式鼓励支持患者,必要时可以握住患者的手进行安抚,使患者身心放松得到满足,以增加舒适,消除顾虑。

2.3术后护理:

拔牙完毕后,及时用温湿面巾擦净患者口角及面部血迹,解下胸巾,脱掉帽子,询问病人是否有不适感,如没有,从治疗椅上轻轻扶起患者,帮助其整理好衣服,让病人感觉到真正的关心,协助病人侯诊室观察30分钟。嘱病人口中止血棉球咬紧30—40分钟后吐出。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唾液中混有淡红色的血丝是正常现象,不要紧张。术后2小时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面部肿胀者可用湿布或冰块冷敷以减轻局部充血。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若有出血,感染或下颌麻木等并发症要及早复诊,伤口有缝线者,术后5—7天拆线。

3舒适护理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及医疗市场有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医院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引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6]。通过舒适护理在拔牙术中的应用,满足了患者舒适与安全的需要,可使病人感到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消除病人紧张,不安情绪,增强病人信任感,有下凹的改善了护患关系,治疗结束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真正做到了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望,沃西文.护理文化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38(15):1986.

[2]韩粉顺.浅析人性化护理内涵[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148.

[3]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4]吴宝青,李爱军,谢柔珍,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8):3244—3245.

[5]孙莉,舒适护理在口腔微创拔牙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年5月第39卷第10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400015)1245.

[6]李紫尹.舒适护理应用于临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