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喉罩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优势

郭唯行

郭唯行

(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探究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表发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选择喉罩实施麻醉,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实施麻醉,全部患者采用同等剂量的麻醉剂。并对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与拔出时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变化,(P>0.05);对照组在每个时段内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结论: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明显,操作便捷。

【关键词】喉罩;小儿手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205-02

随着外科手术进程的不断推进,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小儿麻醉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而喉罩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促使其麻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1],为探究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96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阑尾炎切除术、脐疝修复术、腹壁血管瘤切除术等,全部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都处在正常的情况之下。并根据数字变化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为(7.6±3.8)岁。观察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10岁,平均年龄为(5.6±3.3)岁。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手术前4~8h内,两组患儿都禁止饮食,同时,在进行麻醉前,选择阿托品0.02~0.03mg/kg以及苯巴比妥钠3mg/kg进行滴注。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吸氧治疗,并对其给予常规性的输液,随后将所有监护仪进行有效的连接。再让全部患者都吸入8%七氟醚,在患儿完全入睡后,采用顺阿曲库铵0.1mg/kg与芬太尼3μg/kg进行静脉注射,在肌松度较为满意的情况下,对观察组实施置入适宜的喉罩,同时,对对照组置入气管导管,在手术中保持麻醉的深度,并在手术完成后停止药剂的输送。

1.3检测指标

对观察组患者置入喉罩前、置入后以及拔出喉罩过程中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情况给予密切的观察与有效的记录,另外,对对照组患者插入气管导管前、插入后以及拔出时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选择(x-±s)所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间相关指标的对比

由表1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每个时段内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相关指标的对比(x-±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喉罩开始应用于临床。20世纪90年代,喉罩开始引入国内,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喉罩主要由充气管、充气阀以及喉罩插管共同构成,一般情况下在手术麻醉或需要药物镇静的患者中使用,另外,喉罩还能够作为人工的通气对患者的上呼吸道的顺畅情况给予有效支持,进而实现急救或复苏患者的目标[2]。第一代、第二代喉罩使用简单,放置的成功率较高,通气可靠,对患者刺激较小。但是与呼吸道的密封不完全,随着患者口腔内分泌物的增多,会引发相关的并发症,影响临床麻醉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第三代喉罩更艰巨操作简单、放置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适合于在临床麻醉中使用。

最近几年,伴随外科手术麻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目光转向喉罩上,以此对更显著的麻醉效果进行探究,进而使小儿在术中的风险比率明显的降低[3],本次研究主要对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选择不同的插管方式进行麻醉以后,两组患儿在心率方面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平均动脉压方面的变化显著,且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高。其可能是由于采用气管导管应置入喉镜,但患者的声门必须显露出来,因此,致使动脉压有所增加等。因为喉罩不用将气管插入,不会对患者的声带进行触碰,进而对患者的声带以及气管没有造成影响,因此,术后观察组产生的不适反应的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同时,患儿在进行外科手术的过程中,患儿通常选取平卧位,因此,喉罩可稳固的进行置入,确保麻醉的稳定实施。所以,与气管导管相对比,喉罩小儿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显著,同时,操作较简单便捷,在临床上值得在推广与采用。所以,医院可以在此方面对麻醉技术给予充分的改进,进而为患者更好的服务。但是,本次实验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研究对象的人数还比较少,进而致使科研人员不能在概率等统计方面对喉罩对小儿外科手术的影响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究。此次研究单纯对两组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给予分析,必须在多方面的指标变化中进行探究,确保研究的综合性,所以,要想对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优势有所了解,相关学者必须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晓霞,陈元良,杨娜等.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小儿围术期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17):15-16.

[2]邱守涛.喉罩在小儿腹部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31.

[3]周绍文,焦向阳,薛璋明等.喉罩下七氟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4,(6):70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