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充分利用插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语文课应充分利用插图

盛海娉

盛海娉山东省招远市金晖学校265400

【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绘了大量的插图,但插图的意图和作用未必被所有教师理解和运用。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疑难字、词、句的处理,而走马观花、轻描淡写地处理插图;有的教师呈示插图把握不好时机,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甚至有的教师对插图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这样插图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案例描述】

我校的语文讲课比赛中,两位老师执教《月亮的心愿》这节课。这是新课程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个好天气,这部分内容正是对第一幅插图的描述;后来月亮又看到另一个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这又是第二幅插图呈现的画面;最后,孩子们一个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课文情节富有幻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重难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教育。

案例1:

板书:心愿

教师:什么是“心愿”?

学生:……

教师:我从小的心愿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经过努力学习,现在实现了这个心愿。你们有什么心愿?

学生:……(学生的心愿与本文的主题离远了。)

教师: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为实现理想勤学苦练。(板书:月亮的)月亮有什么心愿呢?这儿有一幅美丽的插图,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导语用时不短,但没有引上正题。)

学生:……(看到了什么说什么)

(因为教师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对学生的看图方法没有指导,所以学生的观察没有顺序、没有重点、没有目的。)

教师:我们来看课文。

(指名读课文,解释疑难词、句,就没再理会这幅插图。)

教师:课文的第二部分是两个人的对话,老师为大家读一遍,你能分辨出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吗?

(教师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看图,但教师的要求仅仅是辨清人物。)

案例2:

板书:心愿

教师:哪位小朋友知道“心愿”的意思?

学生:……

教师:理解得真好!月亮姐姐也有个美好的心愿呢!(板书:月亮的)(出示第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月亮姐姐的心愿是什么!(学生们都在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

生1:一个小女孩睡着了,她的旁边有背包,里面有水果。

生2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师:真聪明!把课文对图片的描述读出来了。“郊游”是令人兴奋的事情,你们能读出这种高兴吗?

教师:大家看看月亮的表情,她的心愿是什么?

生3:她要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

教师:你觉得月亮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关心他人、心地善良……

教师(出示第二幅插图):月亮姐姐的心愿实现了吗?从哪知道的?

生4:这时的月亮很难过。

教师:月亮因为看到了什么情景而难过呀?

学生描述第二幅图中人、事、物。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是什么促使月亮姐姐改变了心愿呢?

生5:珍珍的孝心。

教师:珍珍的懂事、孝顺,我很感动;月亮姐姐的心愿也很令我感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7:月亮很善良,想让每一位同学都去郊游。

教师:是啊,月亮的心愿如此美好,快快实现吧!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十分饱满、真挚。)

【案例评析】

如果说两位老师都有利用插图的意识,第一位老师却没有合理地设计插图的应用,把本来密不可分的图、文截然分开,插图的作用发挥不大;第二位教师依据课文内容,抓住主人公“月亮”以及孝敬母亲的珍珍,重点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揭示了文章内容蕴含的亲情之美、品德之美,学生发挥了主体性,学得认真,学得舒心。

【案例建议】

小学语文课本课课都有插图,因为插图具备了某些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等。

要使用好教材插图,可以依据文、图及教学目的的不同,适时地呈现与运用:放在讲读之前,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放在讲读课文当中,实现图文结合,以图解文,以文赏图,使之相互促进;放在讲读之后,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发挥想象,进行说写训练,并发挥插图的整体记忆功能……要将插图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让师生与文本产生心灵的碰撞,引发预设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