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

王文杰刘海丽

关键词:新形势;教师角色;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文杰,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吕格庄镇教育团委书记,烟台市优秀教师,多次执教烟台市优质课和示范课。

刘海丽,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莱阳市优秀教师,并多次执教莱阳市级优质课和示范课。

过去提倡“严师出高徒”,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师角色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必然要转换自身的角色,那么,新形势下教师“舞台”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

一、学生人格的守护者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

二、学生行为的赏识者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学生最大的愉悦莫过于得到心目中教师的赏识,这赏识使学生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赏识教育需要我们具备阔大的胸怀,客观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育艺术的全部真谛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我们可以适度地放大学生的优点,让这些优点散发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同时教会学生“认识你自己”,引导他们直面自身的缺点,并凭借坚定的意志进行改良。

其实,欣赏别人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盏明灯,不仅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培根说得好:“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因此,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真诚赞美。只要我们对学生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激励,收获的定是满园芬芳。

三、学生情感的交流者

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学家称,中学生的青春期为“心理断乳期”和“疾风怒涛期”。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平衡被打乱,其思想、情绪表现为不稳定,既敏感好奇、憧憬未来,又感情脆弱、容易消沉;同时孩童般的坦率少了,不肯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内心深处潜藏着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愿望,常常处在自我矛盾之中。因此,教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观念,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卸掉他们对教师权威的防线后,学生便会和教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师教育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到积极情感(如成功、快乐等)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生活充满兴趣,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经常体验到消极情感(如失望、打击等)的学生,往往就成为了所谓“不求上进”的后进生。因此,新课改中的教师,更要不惜精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乐趣,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四、教学舞台的导演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扮演着向学生传授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演员角色,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去做,教学过程枯燥单一,结果台上讲得嗓子冒烟,台下听得昏昏沉沉。即使出现几个听讲的,那也只是一台录音机,效率很低,并无创新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由演员转换为导演。优秀的课堂并不是因为教师讲课生动,而是因为教师引导得法。成功的教育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知识的自觉探求,能力的自发锻炼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是个导演,教育过程也就是在教师这个导演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充分表演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享用不尽”,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获取知识、自我完善的金钥匙,使其有信心、有能力在新世纪纵横驰骋,大显身手。学生只有掌握了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才能登堂入室,向深处发展,才能游弋于知识的海洋,猎取知识的宝藏,才能提高驾驭知识技巧的能力。教育不只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重要的还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在于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头脑,在于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五、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研究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可见,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六、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漫长而烦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形成全方位的服务:首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元的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其次,创设一个宽容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帮助学生确定一个适合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采用发现式来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不拘泥于课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等等。

在教育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形势下,新型的教师角色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门职业,就不要吝惜我们头上的“光环”,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教师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相信新型教师角色的建立定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应坤.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1).

[2]刘海燕.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素质教育,2006(1).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吕格庄中心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65216

OnTeachers’RolesinNewTrend

WangWenjieLiuHail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newcurriculumreform,traditionalteachers’roleshaveshoweditslimitations.Teachersmustchangetheirrolesincurriculumreform.Thispaperthrowssomelightsonthisissue.

Keywords:newtrend;teachers’roles;curriculum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