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的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的对策探讨

王凯任黎歌崔凯王琦崔忠华王樱晓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研究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就诊的50例全膝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步长、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分析证实,实验组关节疼痛评分、步长、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全膝置换术;膝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对策

临床治疗膝关节畸形亦或是屈曲,一般以全膝置换术为主要治疗方式重建关节。此手术的治疗成功率相对较高,但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会影响膝关节康复效果[1]。而全膝置换术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与其自身、术者技术、手术成功性存在紧密联系。为进一步探讨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对策,以下将展开重点分析,以期为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效果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50例全膝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

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64.34±3.21)岁。

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最大年龄为49岁,最小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64.22±3.25)岁。

纳入依据:①没有内分泌病史;②经过临床检查确诊膝骨性关节炎;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依据:①过度肥胖;②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不同意本次研究。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可知,组间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①术后六小时,要求患者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确保达到压迫止血目标。六小时后要将患膝伸直且抬高15度左右,以促进静脉的回流。在术后48小时之内,要使用冰袋冷敷患膝的局部,环节患者疼痛并降低组织温度,减慢组织的代谢速度。

②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于术后一天选用5000U低分子肝素钠,在患者腹部皮下注射,接受7天左右治疗且每天注射一次[2]。术后患者需穿弹力袜,加压包扎局部切口,并强调肌肉按摩护理,积极参与股四头肌肉运动。

③训练患者踝关节、膝关节与股四头肌,并于训练间隙和患者休息期间,利用膝关节支具预防膝关节屈曲的并发症。另外,要叮嘱患者采用平卧位,且护理工作人员要将双手放在患者膝关节上方的位置,向下部按压操作,确保膝关节与床面尽可能贴近,操作的速度要缓慢。

1.3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步长、护理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全膝置换术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21.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对比、步长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用率(%)的形式描述,行X2检验,将p<0.05作为数值判定标准,证明存在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步长对比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步长可以了解到,实验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步长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远远超过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并缓解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减少关节腔内部积液量,特别是在关节部位运动和训练的基础上,使患者疼痛感和肿胀程度有效消除。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康复护理,关节疼痛评分、步长、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综上所述,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童玲.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230-231.

[2]徐宝珍,李慧芬,陈文强.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8):156-157,160.